文章内容

邵阳学院 - 《邵阳学院报》

新“邵院人”的成长

2024-11-20     浏览(32)     (0)

杨秦老师在邵阳学院普爱医学院担任教师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他负责筹建的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已经开始试运行,吸引了众多医学同仁加入团队。他将继续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挥洒汗水,书写精彩篇章。

杨秦 2017年入职邵阳学院普爱医学院教师

时光荏苒,自 2017 年邵阳医专整体合并入邵阳学院后,我这个新“邵院人”感受到了更大、更美的校园,更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充满意义与挑战的旅程,不断成长与进步。

新“邵院人”的教学和科研成长

从专科教学到本科教学,我这个教学的“老人”遇到了新问题。专科和本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主要教授医学口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医学生都知道《生物化学》是一门既难教也难懂的课程。为了把这门课“上明白”,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经验。我还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以最快的时间适应了这种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力求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常常引入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例如,在讲授“竞争性抑制作用”这个知识点前,我会详细讲述甲硝唑类药物的使用,引导学生从用药特点中分析理论基础,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我还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习主动性。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对我的课程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兴趣,课堂互动活跃,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科研和教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体双翼。我这个新“邵院人”来到邵院大家庭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借助于邵院大舞台,获得了一些科研上成绩。目前我担任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湖南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理学会理事,还是邵阳市侨青委委员。我主持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合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等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在 Cancer Letters 等 SCI 杂志发表论文7 篇;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以及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Medical Science Monitor、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tionability 等多个 SCI 杂志的审稿人,曾获邵阳市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新“邵院人”与“邵院”同发展

成为新“邵院人”后,我目睹“邵院”多方面长足发展。就我所见,校园建设蒸蒸日上,规模扩大,设施与环境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斐然,本科专业丰富,省级应用特色学科涌现。师资队伍不断充实,高层次人才汇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项目、奖项众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竞赛获奖丰硕。开放办学步伐加快,校地、校企合作广泛,国际交流渐趋活跃。与之相伴的是,我这个新“邵院人”也在完成了学历上从硕士到博士、职称上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跨越,也被评为2023 年度邵阳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不过在邵院办学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在学校各级党委和行政的关心和支持下,我负责筹建的邵阳学院生物医药科创中心也于 2024 年 10 月开始试运行。该中心从 2021 年开始立项,历时四年间时间。这期间我几乎全程参与,包括前期的多次外出考察、邀请专家优化方案;中期和各个部门、学校和学院的专家、领导沟通,监督现场装修施工,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的人员招聘、培训,制度的建立和试运行等。周末加班,寒暑假加班是家常便饭。邵阳学院生物医药科创中心现有一支以博士、教授为核心,专职实验员为骨干的技术队伍,是第一个服务校内外、师生和企事业单位,能开展包含“分子 - 细胞 - 组织”一条线实验的科研平台。虽然目前还只试运行一个多月,很多邵院职工就已经申请进入平台开展实验,多个校外企事业单位正在洽谈横向合作项目。

我见证了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也陪伴我度过了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时光,共同谱写着成长的乐章。这些小成绩的背后,邵院无疑是我最为坚实的后盾。作为一个新“邵院人”,我将继续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生物医药科创中心位于七里坪校区基础医学楼六楼,占地面积约 1800 平方米,中心内设有多个实验室,涵盖了生物医药的多个细分领域。我们欢迎校本部医学类二级学院老师们进驻中心,潜心科研,并发挥各自所长,互相帮助,形成团队力量,为把邵阳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医学力量。”

——杨秦老师欢迎各位医学同仁加入科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