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作者:萧阳    
2024-12-05     浏览(80)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对琼瑶去世的悲痛之情,回忆了自己在青春时期阅读琼瑶书籍的经历,琼瑶的作品如诗如画,为他带来的许多影响,让他对世界充满了美好和温暖追求。

听到琼瑶去世的消息,我心里好痛,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脑袋里一片空白,琼瑶走了,走得匆匆太匆匆,她以翩然的方式走了,琼瑶走了,一个集体回忆离去了。“言情教母”,她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人生啊,她的落幕,心里有一种时代终止的感觉。

很清楚记得,那是1984年的寒假,上高一的我,在四川轻化工学院图书馆看到一本福建的文学刊物《海峡》,里面有一部小说叫 《我是一片云》,不歇一口气,我原原本本读完了它,段宛露、顾友岚、孟樵,一个个角色第一次在我的脑海里鲜活了起来,这部小说就像一片剪裁精巧的鹅毛,轻轻拂过我的心。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仿佛一下有了一些苦,正等着这片轻盈鹅毛的抚慰。

她的文字优美,叙事如歌,充满激情,还有一丝丝娇滴滴的感觉。那些描写好灵动啊,写云,可以这样不着四六地写:天空是一片澄净的蓝,太阳把那片蓝照射得明亮而耀眼。几片白云,在天际悠悠然地飘荡着,带着一份懒洋洋的、舒适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味,从天的这一边,一直飘往天的另一边。看完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不禁唏嘘:顾友岚多好啊,这个段宛露干嘛要去答应孟樵啊,也让不识愁滋味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爱的震撼力量:世界上还有这么美丽的爱情,女孩子还可以那样打扮,并且还可以这样被宠爱?男孩子可以这么优秀?又高又富又帅,还有学问。看看我家刷了大白后也看得出来排列组合的砖的四壁,我瞪大眼珠子,啊啊,世界上还有那样的房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家庭,我特意找出了这一段文字:

宛露往屋子里跑去,这种一楼一底的建筑都是简单而规格化的,楼下是客厅、餐厅、厨房,楼上是三间卧室,外面有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院子,因为宛露的父亲段立森喜欢花草,这小院子除了一条水泥走道之外,还种满了芙蓉、玫瑰、茉莉和日日春,在院角的围墙边,还有一棵芭蕉树。宛露常说父亲是书呆子过干瘾,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尤其种什么芭蕉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父亲就是受诗词的影响,是个道地的中国书生,是个道地的学者,也是个道地的“好父亲”!

家里几乎都有汽车电话有海外背景,刚才描写的住房还是工薪阶层的住房,十几岁的青春,当然会羡慕这样的场景。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把琼瑶小说读下去。

可以说,我是琼瑶书籍的渔夫,一网打尽了她在大陆出版的所有书。我妈说高考前一个月从我的房间里一下子搜出来7本琼瑶的书,被父母大骂一通。我甚至想离家出走一下,脑袋里装了很多琼瑶情节,影响了我的高考,没考上好大学,考了一个好专业:中文系,可以说,是琼瑶帮我铺垫了我的专业选择,那些不及烟尘的话语和生活,也影响了我许多,让我对世间的美好和温暖有了追求,让我暂时忘记了彼时《人生》《大墙下的红玉兰》《绿化树》带给我话题的沉重。

那时,还有句话很流行:男看金庸古龙,女看琼瑶岑凯伦,侠骨和柔情联袂出现,完整了我们青春期的情爱教育。我们看了琼瑶后,女同学彼此间吵架都是用的这种很句型:你好无礼,好自私,好拍马屁!

琼瑶教会我们爱人和被爱,爱不要世俗,爱情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让我们保持了对爱的神往,对于美好爱情的想象,这一切对于当年我们青春期灰色单调的世界,是多么需要。

心绪有些乱,四十年了,山河巨变,沧海桑田,很多东西回不去了,少女成老妪,明月多情皆笑我,早生华发空遗情,再也没有了青春年少。是的,正如有言道:金庸的书是成人的童话,琼瑶的书属于青春期童话。金庸琼瑶,琼瑶金庸,是曾经20多年的并列的流行文化符号。

我用记忆中的琼瑶的书名,串成一段文字:十七岁的一个彩霞满天的日子,我透过川南一个小县城的窗外,看到了烟雨蒙蒙里的船,我家在县气象局顶上的房子,庭院深深,我没有看见穿紫衣的女人,却看见了几千里外的碧云天里,海鸥飞处,浪花卷起千堆雪,潮声阵阵,空怅寥,我在那终究是青春的年纪,做着六个梦,菟丝花苦,梦却甜着,金盏花摇曳在风里,而今在这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日子,虽人在天涯,一颗红豆没有,我也冒出了相思,我那剪不断的乡愁如梅花烙,烙在我心深处,心有千千结。愿春天早点来,那时:那时剪剪风吹来,彩云飞舞,雁儿在林梢,一切都是那般美好。

在人生的终点站,琼瑶给我们送上的最后祝福是“活得潇潇洒洒”。今天,江南的烟雨蒙蒙里,琼瑶翩然而去,留下人间值得。

网上有很多负面的评论,评论还说琼瑶作品缺乏营养。是的,在这电子媒体漫天飞舞的时刻,双眼被迷乱了,根本无法坐下来细嚼慢品过去的纸媒究竟营养如何,那时的琼瑶作品,如诗如画,我,在琼瑶编织的乌托邦里,如醉如痴。

谨以我对看过的琼瑶书籍回忆,长长的书单纪念我那逝去的青春,长长的书单,纪念为我们青春摇旗的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