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源自1960年创办的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900余人。6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专业人才5000余人,涌现出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胡昭程;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广东省十大“优秀母亲”黄秋英;美国MedKoo生物医药公司总裁,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清奇;知名科学家、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李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王晓鸣;福建华荣鑫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湘枚;省级领军人才,高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杨拥军等杰出校友。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有博士后50余人、博士200余人、硕士近1000人。
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强化党建引领力,夯实育人根基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实施“三全育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学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五化”建设,努力推进强基提质,不断强化基层党建赋能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院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学校授予“清廉单元”建设示范单位;在学校年度考核中,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肖圣雄老师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十佳党员学习明星”。
二、提升教学塑造力,确保育人质量
学院坚持“四个回归”,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突破,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专业和课程建设有新突破。学院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以产出为导向,及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及强化过程性评价等多种举措,不断提升课程质量,确保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并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突破,深化教学研究,强化专业建设。近5年,学院荣获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项,3门课程入选湖南省一流课程,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应用化学专业于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成功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充分展现了学院在专业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持续进步。此外,学院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编校本教材1部、规划教材1部。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积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学院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导师联系制度,精心组织教授、博士建立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持续发挥好学科竞赛育人作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新”,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学院育人工作创新发展。近5年,学生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10项、省级2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6篇,CSCD收录31篇;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及课外科技创新等各类活动中表现卓越,荣获奖项100余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49项,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学术实力与创新精神。学院考研录取率逐年攀升,2024年达24%,不少录取至国内“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2%以上,且高质量就业情况表现优异,充分彰显了我院的卓越教育成果。
三、激活科研创新力,充实育人底蕴
学院积极为教师创造科研条件,支持博士工作室及科研团队建设,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育人氛围。目前学院拥有“应用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湖南省稀贵金属产业学院、“湘南稀贵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铂族金属清洁提取及先进材料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南岭特色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环境生态工程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2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近5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课题3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获国家专利21项,被SCI和EI收录高水平论文80余篇,实现到账经费3000余万。
四、加强社会服务力,彰显育人效应
学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定位和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郴州市“一极六区”建设需求,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与地方及企业合作,不断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化学团队立足郴州丰富的有色资源,与头部企业合作,助力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参与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建设,近5年,获省级平台3个、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生物技术团队以农业产业振兴为抓手服务“三农”,长期为多家本地企业提供免费技术咨询与服务。近5年,主要参与共建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1人被评为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聘为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研究院智库专家。
环境生态团队积极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政府和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师生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第三次全国土壤环境普查,郴州固体废弃物排放、堆积、污染状况普查,苏仙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市文物局合作研究出一套石质文物清洗技术。
学院积极开展科普服务,强化学生社会实践。成立了自然学堂科普团队、小蚂蚁创新学习团队、环保协会等,走进学校、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近2年来,深入郴州中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科普公益课堂等志愿者服务活动30余次,受众6000余人,获得了地方政府和受援单位的高度肯定,有效提升了学院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今后,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将秉承“明德、博学、创新、笃行”的校训精神,对标“五好五高”行动方略,严谨务实、开拓创新,为培养更多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