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始于1960年成立的郴州师专物理科。目前,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物理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湖南省“双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还是湖南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为学校“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学院有省级一流课程4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12个。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师资建设、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党建引领,发挥“三个作用”,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应用型人才奠定政治基础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遵循本科教育教学办学规律,通过“强基提质”“赋能增效”等高质量党建工程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 “三全育人”中,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应用型人才。
(一)建强班子,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严格按照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好”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按时组织开展中心组学习,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每次民主生活会必做到“红脸”“出汗”。近三年,学院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二次被学校评定为“优秀”。
(二)建好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例会、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等制度,不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强化组织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及时改选和补选党支部委员。开展“一月一片一课一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基地、走访慰问贫困农户、开展知识竞赛等,丰富组织生活,强化党支部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设荣誉墙、校友墙、廉政读书角、教育家精神宣传栏,组织退休教师荣退、“周日观影”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教风、学风、院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激励学院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湘南“大先生”。教师在育人中甘于奉献,在学术研究中追求改革创新的现象蔚然成风,学院教师获“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学校“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奉献奖”等荣誉,获评“湖南省‘三尖’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荷尖人才)”和“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二、学生中心,强化“三个促进”,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夯实理论基础
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以教促学,推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邀请合作企业共同研讨,修改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行导师制,定期开展示范课活动,严格落实教学督导制。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教师听课磨课,参加各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相关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对学院相关工作等进行指导。通过系列措施,学院教师积极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获省级赛事一、二、三等奖多项,提高了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研促学,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学习能力。为凝聚博士们的科研合力,进一步增强学院科研能力,学院成立核心科研团队,邀请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来学院进行科研讲座,不断提高教师们科研水平。近年来,学院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立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科研成果奖1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学院学生在SCI等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获专利3项。
(三)以赛促学,增强师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精神。为强化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敢于攻坚的精神,学院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组成学科竞赛团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二是老师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获奖率和质量;三是每年组织两次学生获奖颁奖活动;四是设立联合校友设立“垣芯奖学金”“东灏兴奖学金”,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各项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省级奖项100余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20项。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90%以上,学院连续三年获评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就业质量奖”。
三、校企合作,推进“三个融合”,为增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培育具有“红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实践基础
学院围绕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郴州市“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不断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企业协同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团队融合,汇聚育人合力,共谋发展。学院育人团队与企业、重点中学的科研团队建立紧密关系,与企业共授课程,逐步形成了校企专业共建、师资共培、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五共育人”良好局面,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和市场动态,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企业对毕业生需求逐年增加。
(二)项目融合,推进教科结合,联合攻坚。学院通过走访企业、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积极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推动校友企业接收毕业生实习就业,促进企业与学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同时,提升实践课占比(>35%),推行双导师项目制教学,确保企业、行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联系。目前,与学院长期合作的企业有30多家,近两年校企合作项目13项。
(三)服务地方,弘扬“红匠”精神,培育新人。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深化技能技术训练,弘扬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红匠”精神。学院成立电子协会,设立工作室,定期进入社区、深入乡村义务维修家电,科普用电知识等,每年为师生、群众义务维修各种家电、电子产品400多件,举办科普活动5场以上,优秀事迹多次受到学习强国、红网、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学院申报的项目入选湖南省第一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获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