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此类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医学外语,特别是医学英语应用能力,才能主动应对国际医学竞争,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在医学课业任务相对较重,英语学习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医学生如何快速精准提升医学英语应用能力?为此,医学英语微专业提供了一种创新可行的教育模式。医学英语微专业是我校首批开设的微专业,目前已招两届学生,第一届学生已完成修读。该微专业聚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质量监控、第二课堂等五个维度,强化应用型专业定位,全方位全过程助力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育。
凸显交叉性,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呈“基础-提高-发展”阶梯式,包括医学英语词汇学、医学英语视听说、医学人文阅读等基础类课程,医学文献阅读、医学英语翻译、医学英语写作和诊疗会话沟通等提高类课程以及医患语用学与病理语言学等发展类课程。所有课程均具有交叉性,例如医学英语词汇学以医学专业知识为依托,英语语言为工具,通过学习医学专业术语的来源和构词规律等,提升学生对医学英语专业术语的认知水平。
强化专业性,打造全能师资队伍
多项举措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以现有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为核心,组建医学英语微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每个团队由3-4位教师组成,负责人为博士或副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科研经历。鼓励医学英语微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提升专业素质。以赛促教,积极组织医学英语微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外语教学比赛,一半以上教师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通过教研提高教学能力,组织教师申报各级教研课题,近两年获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5项。
确保有效性,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遵循课程目标,研发一系列高效的教学方法,包括基于内容的教学法、基于项目的教学法、基于任务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产出导向法”以及读后续写等。以诊疗英语沟通为例,教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并设计了明晰单元学习目标;以音频或视频方式展示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促进知识内化,明晰技能要点;设计小组会话,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掌握语言技能等4个具体的教学步骤。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第二届医学英语微专业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100%,比同级学生高34.32%。
凸显严格性,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医学英语微专业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监控措施。在每门课程开课之前,微专业负责人与课程负责人共同精心打磨教学大纲,慎重选择教材,以保障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后,课程负责人组织授课教师备课。重视教学质量反馈,邀请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教学过程是否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教学效果是否到了达预期目标。
提升丰富性,用好用活第二课堂
医学英语微专业第二课堂活动涵盖了讲座、交流会和竞赛等多种形式。邀请校外专家开展专业学术讲座,使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类翻译与传播的核心要点。“以赛促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英语类学科竞赛。微专业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等省级以上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26项。首届微专业35名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医学英语词汇竞赛,29名学生获奖,获奖比例高达83%,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13名。
医学英语微专业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精心举措,全面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完善的课程体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质量监考体系和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等五大维度,协同联动有机结合,使得医学英语微专业不断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