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雨宸
在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四川大凉山深处,有一所创办了二十多年的“云端小学”。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这所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孩子踢起了足球,追逐着他们的绿茵梦想,并通过踢球顺利走出大山。这所高山上的“云端小学”就是位于四川昭觉县的四季优美瓦吾小学。
今年暑期我跟随浙江大学青年素质发展中心暑期实践团来到这里,“蹲点”观察瓦吾小学发展足球特色乡村教育的情况,并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家访活动。我分到了调研组,在支教授课之余,还参与了家访调研并负责这一周各类活动的拍摄工作。
到达瓦吾小学时,正值农忙时节,地里有很多土豆需要收。瓦吾小学的很多孩子其实应该要去给家里帮忙的,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足球梦想,依旧每天来学校进行足球训练。足球,是瓦吾小学发展乡村教育的靓丽名片,对于这些彝族孩子们来说,既是一项爱好,又是走出大山的希望。
校长曲比史古介绍说,大概从10年前开始,学校想到要给孩子们培养一项体育方面的特长,以有利于他们在小学毕业后更容易被昭觉甚至西昌的中学录取,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出大山。
最初,瓦吾小学的孩子们只能在学校旁凹凸不平的泥地上训练,夏天尘土飞扬、下雨泥泞不堪,而且极容易受伤,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女足的关心与支持下,一座“玫瑰梦想球场”在瓦吾小学顺利落成,孩子们得以在达到国际标准的人工草皮上进行足球训练。孩子们羡慕地说,学校一些踢球很出色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被选拔到武汉踢球,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可见他们对大山之外的世界充满向往。
在授课过程中,也能看到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对科学的好奇。从校长那了解到,瓦吾小学同样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今年有十几名优秀的毕业生去往县城乃至西昌的优秀初中求学,这也改变了我的“前见”。我之前认为,瓦吾小学是因为走文化课“行不通”而“被迫”走上足球特色道路的。
“坚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优化和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也需要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瓦吾小学能在发展足球特色教育上取得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彝族孩子们背后的家庭支持。我们对住在离学校步行半个小时的一位彝族小女孩的家进行了探访,了解到近几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她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她的父母也不反对她和她的兄弟姐妹去追逐他们的足球梦想。
调研中,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饮食方面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生活习惯方面,孩子们经常会在地上打滚嬉戏、喝生水等,存在很大的疫病风险;教育方面,社会援助的资源没有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包括与足球相关的援助设施;思想文化方面,当地的孩子们和它们的家庭中,“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虽然瓦吾小学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且存在诸多问题,但可喜的是,校长曲比史古一直在瓦吾小学坚守,各种社会力量也一直关心、支持瓦吾小学发展,就比如,我们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就在“一届接着一届干”。
现在瓦吾小学的发展是非常快的,用曲比史古校长的话来说就是:“每半年就会有新变化。”的确,在半年前,瓦吾小学还没有一个像样的食堂,做饭做菜都得在户外的一个简易屋棚下进行,而现在,学校已有了一个配备各种炊具的食堂。所以,我对瓦吾小学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