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胆红素增高,乳酸脱氢酶极高,需辨别是否有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碍,引起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红系、粒系及巨核系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的临床表现:
患者常以乏力、双下肢酸软、活动后心慌等不适症状就诊。查体见面色苍白,舌乳头消失,严重呈镜面舌或牛肉舌。常伴有食欲差、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溶血,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手足麻木、平衡失调。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呈全血细胞减少,MCV、MCH、MCHC均增高。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粒系、巨核系均出现巨幼样变。血清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同型半胱氨酸均增高。
哪些人易患巨幼细胞性贫血:
饮食摄入不足(食物过度烹煮,进食富含叶酸的新鲜蔬菜、肉蛋类较少,酗酒)、需要量增加(妊娠及哺乳期、甲亢、恶性肿瘤)、吸收障碍(长期慢性腹泻、肠炎、胃术后、抑制DNA合成的药物)者。
治疗:
一般治疗: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煮习惯。
药物治疗: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预防措施:
1.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进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尽量减少烹饪时间,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
2.对于吸收障碍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口服叶酸或肌注维生素B12治疗。
(血液内科病区 栾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