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年纪轻、劲头足、工作有激情,又遇到今天这样的好时代,组织重视、单位培养、同志支持……可以说,大棚已经搭好,阳光雨露充沛,土壤肥料齐活,但苗儿生长得好不好、对不对头、上不上路、结不结果,内因还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工作以来,身边的领导总是谆谆教诲,年轻干部要主动拉练学习,拉练什么?我理解,不是拉练脚力,不是拉练精力,而是拉练内心,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最近,我一直在考虑,职务的调整,带给我的改变到底有哪些?是担当,是地位,亦或是理想信念?我想应该是责任的转变、习惯的转变和心态的转变。
责任的转变。一份责任要有一份担当,遇到问题不能回避,要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工作。当我还是一名普通的辅导员时,我时常考虑的是我怎么才能带好我的学生、我的学生都安全吧?但是,当我成为一名学工办主任的时候,日常思考就不仅限于此。我要考虑怎么才能带着大家打造属于外国语学院的特色品牌,让别人能看到我们学院的学团工作,看到我们山青小语种,我想让大家对我们有印象,有深刻的印象。我带队参加中德企业合作交流洽谈会的时候,几十名德语专业志愿者坐在了中德企业双方的谈判桌上提供专业翻译服务。也许是因为专业水平有限,也许是因为贸易类专业德语难度较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服务中显得捉襟见肘,有的甚至搬出手机救兵。这一幕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校后立马跟专业教研室对接,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现在回头想想,这种想要向上向好的意识正是一份责任的转变。
习惯的转变。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从细处着眼、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付诸行动、不断总结提升,努力培养好习惯。成为学工办主任之后,我坚持建立每周工作日志制度,带领团队树立谋划意识,将新周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完成时限谋划好、督促好、落实好;同时形成复盘习惯,就上周工作完成度、影响力以及提升空间进行梳理回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本领恐慌,有过问题焦虑,如何处理?如何解决?答案就是学习。这两年,我一直把学习作为自己的刚性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内在需要、一种工作责任、一种兴趣爱好。
心态的转变。曾经的我,工作中、生活中,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着内心漂浮的稚气、感觉良好的傲气、满足现状的惰气。脱产进修以及产假结束后,对我而言好像重新迈入职场,我一直在积极地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在寻找新的发力点、探索新工作品牌的同时,努力平衡好工作、家庭以及学业的关系,想做一名好母亲、好教师、好学生。我也一直在告诉自己,要不怕对自己狠一点,不怕让自己丑一些,率先直面“惨淡”的自己,正视“淋漓”的平庸,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意识革故鼎新、能力水平新陈代谢的速率,唯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学校和领导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的良苦用心。
作为一所青年政治类院校,“政治”两个字不仅仅体现在校名上,更要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山青人的心里。我们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不管从事哪一块的业务,我想,我们都会把精力放在“正道”上、放在“正事”上,以学校的事业为重,把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拿出一股子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劲头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