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新任干部任职培训班不仅给我提供了很好地学习提升的机会,同时也给我提供了自我审视、查漏补缺的机会。
一、针对工作视野不够开阔的问题,要树立持续学习的理念
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面对一件件一桩桩的具体化的事项,往往会纠缠于细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当深陷其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跳脱出来,以宏观的、比较的视角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获得这种视角的途径就是学习。首先要学政策,学重要报告和讲话精神,理清现在所经手的这项工作的处理逻辑是不是符合政策的方向和要求;其次是学理论研究成果,带着做学问的眼光来做管理,查文献,查资料,看看学界对这类教育教学问题有什么样的研究思路,可以为获取管理上的思路提供很大的借鉴;再次是学同行,请教兄弟高校尤其我们的同类院校,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参照吸收,为我所用。要把工作做好做精,切忌“坐井观天”,要不断地学习、全方位地学习,要向上熟悉政策,横向了解情况,向下钻研问题,这样,才能基本保证处理工作的视角是完整而客观的,采取的工作模式是科学而合理的。
二、对于教学质量监控效率较低的问题,要积极探寻信息化的解决路径
当前学校开展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基本是以主观评价来建构的,工作模式较为传统,完成“监测—评价—反馈—跟踪”流程所需周期较长,占用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持续改进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当下,在高等教育领域,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影响日渐凸显,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和教学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效率,降低了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前瞻的视野去拥抱信息时代、数智时代。
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之中,可以实现教学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可以实现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任务分配、过程记录、反馈整改的全链条跟踪,可以对评价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核心信息,生成系列报告。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可以提供类型较为丰富的、形式较为完备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为教师提供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教学信息,实现教学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将被动反馈教学效果转向“互动”中的点拨和引领,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三、围绕中层副职的身份和职责,要做好参谋助手和表率引领
作为中层干部,在学校里起到的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点启面的中坚作用,要做好正职的参谋和助手以及下属的表率和引领,要明确自身在学校事业中的所处位置以及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角色,真正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摆正位置、当好配角”。
首先,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下属。要有忠于岗位、服从上级的基本认知。要提升自己的领悟能力、执行能力、参谋能力。良好的领悟能力要求善于从宏观层面、战略层面思考问题,增强对上级精神的解读能力。良好的执行能力主要表现为行之有效地执行上级的正确决策部署,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全面贯彻、全力推进、全部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其次,做一个恩威并济的中层副职领导。所谓的“恩”,就是要在管理当中体现人文的温情,要遵循“白金法则”,要从研究下级和业务对接单位的需求出发,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和工作重心,要有“接地气”的觉悟和行动,高度重视并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所谓的“威”,就是在贯彻落实党和上级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的时候,不能对下施之以软,要求不能含含糊糊,效果不能掺杂水分。在工作上要公私分明,跟同志们谈工作的时候该严格要严格,发现问题要敢于指出、善于指出、艺术地指出,对事不对人;跟同志们谈同事情谊的时候也不能拿架子或摆谱,要有尊重之意、共情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决不能回避、绕着道走,更不能胆怯、惧怕。”当前,高等教育处于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学校正处于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事业赋予我们的使命都非常重大。作为学校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履职尽责、奋发有为,不辜负党和国家、学校和事业对我们的殷殷重托和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