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绵阳师范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报》

端午记忆

2024-06-15     浏览(51)     (0)

大学生通讯社成员张佳鑫回忆端午节,描述了家人一起包粽子、挂艾草、赶集等庆祝活动,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编者按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一节日。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门口挂上艾草、菖蒲,是自然赋予的护身符,驱邪避疫,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家人们围在一起亲手包粽子,脉脉温情在每个人身边流转。划龙舟竞渡不仅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象征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家的温暖。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纪念历史,更是在传承文化,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永续不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在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准备过节用的东西,粽子、雄黄、黄烟、艾蒿等等。

天刚蒙蒙亮,山梁上的村民结伴去赶集。我们一大早便搭上了前往集市的面包车。一路上,大家热火朝天地聊天,从稻田插秧到小孩读书习字,即使家里生了几只小狗也能说上几句。

由于准备过节的缘故,街道上人潮涌动,街头巷尾飘荡着艾蒿和菖蒲的气味。在我们家乡,乡亲们常用艾蒿、菖蒲煮水给刚出生的婴儿净身,代表着家里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也常常把艾蒿、菖蒲挂在门上,外婆说它们是门神的眼睛,这样妖魔鬼怪就不敢进家门了。

外婆从不在集市上买艾蒿、菖蒲,她总是背着小背篓,拿着镰刀去地里割。这时,我就成了外婆的跟屁虫。外婆从来不让我背背篓。她哄骗我说要是伤着背就不会长得比她高。对小个子的我来说,外婆在我眼中十分高大,好像她能为我挡去一切风雨。我想世界上最高的人也就这么高了吧。在田埂上,我经常错将青蒿当成艾蒿,外婆就将青蒿一点点捡出去。我问外婆分辨两者的诀窍,外婆指着自己的双眼说,多亏了这双火眼金睛。我崇拜地看着外婆,内心却想着怎么做才能像她一样厉害。

端午节那天,大人喝雄黄酒,小孩喝牛奶、饮料。我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雄黄酒,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大人的酒杯。大人常说喝酒的小孩会变笨考不上大学。虽然自己已经长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未喝过雄黄酒,因此到现在为止一直对雄黄酒的味道感到好奇。饭后,外婆用手指沾上混了酒的雄黄涂在我的脸上,据说这样可以避免被蛇虫鼠蚁叮咬。接下来,便是我最喜欢的环节———放黄烟。黄烟之所以叫黄烟,是因为被点燃后,会变得黄烟滚滚,散发着浓烈的气味。将点燃的黄烟扫过屋里的角角落落,屋子一年都不会有蛇虫鼠蚁。

如今,我在学校食堂买了一只粽子,不是我最喜欢的豆沙粽,我却依然一口口将它吃掉。外婆已经离开了我,我也远离了家乡。不知家乡人是否还会一大早去赶集,张罗着端午的一切事宜。我搜遍学校的各个角落,终于寻到几株艾蒿,将其捆绑起来挂在宿舍门后,艾蒿的清香飘满了整间宿舍。我想我终究练成了“火眼金睛”,再也不会弄混青蒿和艾蒿了,可是陪我过节的人却不在。

(大学生通讯社  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