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万氚莫开》于2023年2月立项。自立项起,我就想组建学生科研队伍,特别希望组建专业背景相互交叉的学生团队,组建高质量的学生科研团队并非易事,到哪里去找合适的学生呢?
我所在的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主要集中于自动化、通讯和机器人方向。但项目《万氚莫开》需要多学科融合,团队成员不仅需要本学院的同学,还需要材料、机械、财务等多专业交叉辅助。然而,作为专业课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主要面向的是本学院的学生,寻找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制约团队发展的痛点。其实,其他专业课老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一次校内教师会议上,我听机械工程学院的吴老师介绍说,创新创业学院举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双选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对有科研志趣的学生进行招募。23年吴老师就通过这个双选会找到了几个心仪的学生,效果非常好,项目进展得很顺利。得知了这个信息后,今年我就特别留意创新创业学院对于科研双选信息的发布,学校网站一出现了举办双选会的信息,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去年由于项目立项的原因,与创新创业学院结缘。发现创新创业学院集中了很多优秀并且高度负责的年轻老师。“项目《万氚莫开》最缺什么?我们立马支持。”创新创业学院、技术转移学院院长陈烈关心地问我们。“科研双选你们项目的展台在第二排的第1个位置,需要学生干部协助请给我说。”白涛涛老师经常关心。
5月7日,在科研双选现场,前来应聘的学生比较多,大家热情满满。到项目《万氚莫开》展台来咨询的同学络绎不绝。项目组前后面试了近20多名学生,因为项目组研究方向为涂层设计,对口的专业涉及机械和材料,涉及多专业方向。在面试中,项目组介绍了科研方向、研究重点和科研周期等。同学们反映热烈,很多同学表示出浓郁的兴趣。我比较留意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所以对前来应聘的会计、艺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比较关注。参加面试的同学精心制作了相关PPT。“为什么要参加《万氚莫开》项目?你对这个项目了解多少?””“你的优势特长主要是哪些?”在面试中,发现成大学子的科研热情很高,大部分同学专业基础扎实。
项目组进行了初步筛选,收集了意愿强、专业学科合适的几位同学的资料重点关注。在复试的时候,项目组采用盲评打分的方式,公平公正地遴选出来自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瞿同学,商学院会计专业的胡同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吕同学,这样,项目组的学生团队人员得以确定。电气工程的瞿同学对实验设备有兴趣,打算在实验设备的操作方面进行培养。会计专业的胡同学在商业计划书、财务方面比较擅长,计划在团队技术转移中发挥更大作用。绘画专业的吕同学擅长PPT制作和展示。这几位同学有着交叉学科背景,同时,他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科研态度端正,敢于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项目要注意实验安全,每周例会时间是周二下午3:00”。5月,项目组首轮培训会进行,让项目组成员深入了解了本团队的科研方向及工作要求。每一位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科研工作。每周周二项目组进行一次组会,沟通近期大家的任务进展和成效。“聚变能会议让我开拓了眼见,国际热核聚变项目原来这么神奇,真是太好了。”去年12月,孙思涛、许峰两位同学参加国内的中国磁约束聚变能会议后兴奋地说到。此外,项目组也积极鼓励团队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努力的丰富自己。
近一年的时间里,《万氚莫开》项目已经完成了中国核电集团的横向委托项目2项,团队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高水平文章2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团队重点聚焦于抗辐射涂层材料的研发,未来希望将更多实验室的成果进行技术转移,服务社会。团队中的学生在科研之余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并冲奖。冷同学说到,“自参加项目以来,我收获了课本上没有的实践知识。我学到的不仅是科研,学会了团队的配合,更加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