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是科研性很强的专业。我对中药研究尤有兴趣,优秀的学长学姐做成果介绍时,他们的科研成果让我十分羡慕。我怎么才能和他们一样呢?我该从那里入手呢?我冥思苦想,发现当下最需要解决的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
说来真巧,正在苦苦寻觅时,学校科研双选项目会今年4月在学校官网上公示,学习委员在班级群里同步发布相关消息。项目种类齐全,有的是医药与人工智能交叉应用,有的是复方制剂再评价工艺。我对于复方制剂一类的中医药更感兴趣,当我看到“复方银花解毒颗粒质量再评价研究成果转化”项目时,我眼前一亮,这不是我苦苦追寻的项目吗?我立刻把相关要求用电脑摘录下来,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科研志趣写了一份自荐文档,改了几稿,总算写了一份满意的科研自荐书。
5月7日,科研双选如期举办,现场人来人往,有很多学长学姐带着简历,穿着正式,信心满满。那天下了点小雨,我因为匆忙赶路,有些仓促,我先后向“细辛高压新型中药饮片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和“杜仲高压新型中药饮片的研究与转化”等几项目投递了科研自荐材料。
面试现场,老师们态度亲和,很有耐心,问了我的专业问题和获得的奖项,还询问了如果进入项目后的打算,我都一一认真回答。“你在没有参与科研项目之前的周末是怎么安排的?”“你认为参与科研项目最重要的是什么?”陈静老师对我的自荐材料很满意。老师们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有踏实认真做事的态度。他们看来,基础知识可以弥补,但科研志向,踏实做事,甘于吃苦的品质尤为重要。老师们一再强调,只有甘于寂寞,敢于吃苦才可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稳。
“太幸运了!”科研双选后三四天,我在专业群通知中看见被“复方银花解毒颗粒质量再评价”项目选中的信息。我真是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当时就下定决心我一定会担起项目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脚踏实地,认真研究,也要与队友友好相处,在项目中成长进步。
同一时间,科研项目正式启动,陈静老师迅速组建了微信群,大家在群里交流科研信息。马锦雯同学来自于药学专业,谢志伟同学来自制药工程专业……大家各有所长,性格互补。有的成员擅长资料搜集,有的成员擅长计划书书写,还有的成员专业基础扎实。陈静老师召集大家开了几次会,明确了分工,慢慢地团队凝聚力越来越强。
“请帮我查查刘艳教授在中国中药杂志的文献。”“好嘞,下午五点前发给你。”在计划书书写时需要很多资料,计划书书写的李秭钰同学就会和查找资料的同学沟通,根据计划书内容来寻找资料。有一次,马锦雯同学在做实验中有个数据有疑惑,她马上联系专业基础扎实的邓梦雨同学询问,李思成同学也会查阅资料帮助实验完成,大家伙沟通越来越顺畅,配合越来越默契,项目推进也越来越顺利。
在陈静老师的带领下,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资料的搜集,计划书的书写,答辩PPT的制作。 “复方银花解毒颗粒的网络药理学分析”“牛津杯法抑菌活性”等实验也顺利推进,这些实验都是我在专业课上还未接触到的内容,实验苦是苦了点,但还是感到很开心,很庆幸能够这么早接触前沿科研。
项目开展以来,我的专业知识得以拓宽,以前阅读文献的时候读到过“网络药理学”和“牛津杯法”,但实操是第一回。我以前是比较内向的,但在项目中和同学相处之中,我能够做到在大家一起探讨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团队中那些临近毕业的学长学姐对于未来的路的选择给了我很多提示,他们踏实肯干的科研态度让我在科研道路越发坚定。
如果没有学校的科研双选,作为大学一年级的我是很难能够获得科研机会的。学校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年限不设限制,只要你有一颗实践科研的心,就有参与的机会,这种机会真的是弥足珍贵。未来,我将持续科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冲奖,为人生经历增添光荣,为校争光。
(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