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中,“新”字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始终,比如说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型消费、以旧换新等等。其中,政府工作报告在 2024 年的政府工作第一项就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几个方面。在政府工作任务的第二项提出了“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等具体工作。教育和人才既是民生福祉,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校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
第一,在专业优化调整上,专业要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区域需求。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四区一高地”,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省级主抓“六大产业基地”,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省属高校要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上有所贡献,就要求我们聚焦产业需求,按照贵州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要求,进一步对标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专业有序招、停、撤、增。支持优势专业传统专业加快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交叉融合;鼓励设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新技术支撑汇聚的服务于区域发展的新兴专业;对于多年未招生、已经达到撤销条件的专业,及时进行撤销备案。近期,教育部发布的 2024 年版本专业目录中,新增了 24 个专业,都是当前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的新兴专业。再一次释放出了这一信号。
第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加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融入课程中,帮助学生跨越“数字鸿沟”,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还需要多多动脑筋下功夫,既要有关乎学生价值导向、思维逻辑、学科体系的守正类的课程,也要巧妙设计当前和未来行业产业发展的新课程,并且还应加强产教融合二者之间的和谐融通。
第三,在实验实践与创新创业上,要建立和畅通与科创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建实践与双创平台,把学生学中干、干中学场景延伸到产业、科研一线,让学生实践运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第四,在教师教学能力上,我们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数字化能力,让教师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跨过“数字鸿沟”。近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要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培育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学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与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数字化教学能力。为此,今年,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通过培训、研修等方式帮助教师拥抱数字时代,具备和掌握人工智能工具助力教学实践的方法与应用,提升教师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能力和竞争力。
(作者系教务处处长、现代康旅产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 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