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统战部部长陈岷江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生动实践。报告客观全面、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使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作为学校党委职能部门工作者,我们要准确全面贯彻两会精神,聚焦学校2024“创新发展年”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和学校“双一流”“双航母”建设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持续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健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把创新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用踏实的工作、出彩的成绩书写统战工作新篇章,为我校高质量发展不断凝心聚力。
学生处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沙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诸多成果。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这两个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它体现了我们国家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动力、新的方向。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未来我们会将两会精神与自身岗位职责相结合,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使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学校高质量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面向未来,探索学生培养新范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文学院院长武新军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建设目标。作为河南大学的基层管理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具有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更需要认真谋划、推进改革,跟上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使学科特色和优势更鲜明;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设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推进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在数字教育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创造性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工作,切实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祁琛云表示,“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创造未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确立的“创新发展年”,基层院系是人才引育、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主战场。历史文化学院全体师生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学校发展机遇,紧扣学科筑峰主线,落实学院发展“八项计划”,增强办院各项能力,提升办院关键指标,秉持新的理念,落实新的举措,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勇担责任,务实重干,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奋进学科筑峰、学院领跑新征程,为学校实现整体飞跃、加速迈向全国高校“第一方阵”贡献“历史力量”。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常凤香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这必将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报告还指出,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将围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学院内部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学院+研究院+基地”发展模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主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河南省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大团队、大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积极申报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转变。
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乔家君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举旗帜、亮点纷呈、鼓舞人心。报告指出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这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指明新方向。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我们要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守教书育人本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2024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年,也是学院地理学创新的紧要期,要承担百年名校振兴的历史责任,保持奋斗劲头,创立学科优势,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以目标导向为总体原则,着力构建一流学科,将两会内容和精神有机融入学院日常教育工作中,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大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吴建伟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深化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要支撑。我们应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心有大我、言为士则、启智润心、勤学笃行、乐教爱生、胸怀天下等精神品质融入血液之中,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的理想和追求。生物学学科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深化逆境生物学“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当好“国家队”、干好“国家事”,以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王莹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密切关注,报告有质量、有温度,熔铸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河南大学医学院本着“让1亿河南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大学、享受高水平医疗”的初心与使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在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双航母”建设,学科冲A战略部署下,发扬红旗渠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不断应变局、开新局,按照既定的“1235513”规划,以“研究型医学院、研究型医院”研教医一体化建设为思路,学术立医、科教兴医、人才强医,拔高加速度、跑出高质量,形成新质生产力,锚定高质量发展练内功、谋突破、拓新路,真正实现医学系统一年一个样、三年变个样、五年大变样,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嘉尧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我校在推动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党委书记季波担任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开封片区)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该联盟的主理单位。我们要继续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要素,统筹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实现思政教育和学生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级辅导员霍东东表示,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时代的号角,擘画了民生幸福的新图景。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毕业生的高度关心。作为一名毕业年级辅导员,他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将按照相关要求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扑下身子、挑起担子,真抓实干、细化工作,摸清青年学生的就业需求,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国际商学院2020级本科生、河南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墨涵表示,作为一名即将奔赴西部地区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她很荣幸能够在本科毕业后以老师的身份,踏上西部的土地、站上“三尺”讲台,近距离地了解孩子们的所需所求所想……接下来,她将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课堂内外助力教育帮扶,做好孩子们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切实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等要求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