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著鞭拾旧梦 跨马涉远道

作者:郭艳萍  肖新阳  黄滢滢    
2024-03-15     浏览(109)     (0)

本文介绍了河南大学副教授郭绍敏的课堂体验,他是一名讲课氛围轻松活泼的大学副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巧用文学描述法律的法律学者和热烈诗人。他通过文学与法律相结合的方式,传递出更为宏大的人生智慧,深受学生好评。郭绍敏认为文学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文学,同时他也认为青年人应该先实现现实再追求梦想。


舞象之年,他涉足经济学,探索一二,寻找着“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答案;弱冠之年,他踏进法学的殿堂,砥志研思,追寻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大同;而立之年,他步入政治学,潜精研思,对话先秦诸子,探究“主义”流变;不惑之年,他投身文学,妙笔生花,述目光所至,写心中所念。漫步于人生旅途,我校法学院副教授郭绍敏不断探求,博学洽闻。他是一名讲课氛围轻松活泼的大学副教授,是一位巧用文学描述法律的法律学者,同时也是一位遍寻山河重新拾梦的热烈诗人。

传道授业 递文寄情

品鉴诗文,讲述三国,随性而浪漫,无拘而直接,郭绍敏的课堂别具一格。被问及课堂体验时,“正直”“直接”“有深度”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他教给学生法律的意义,让他们体会法律条文背后的种种缘由与信念;他分享自己各样的想法,和他们坦言一二,是老师,亦似故友;他会提供认知宏观宇宙和微观社会的新视野,着眼于塑造人格,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总的来说,郭老师讲述的政治学这门课,在我看来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课堂。”法学院法学专业2022级陈思玥这样形容他的课堂。

“你不过是天空的一片云,随风飘逸,无基,无根,屈从于无法把握的命运。”这是郭绍敏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的随笔小诗,笔尖随心,文字向心。阅读过经济学,思考过法学,琢磨过政治学,但当他面对命运,尽管已经年过不惑,却也会偶尔感叹时代洪流之强大。此时,他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会感伤自身之渺小,会感叹命运之力量。年近半百,重新拾笔,郭绍敏成为了一名诗人,他让自己的笔尖开出了绚烂的花儿。言意巧奇 法韵悠扬

《文心雕龙》有云,“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在郭绍敏的课堂,他将文学与法律相结合,延伸了文学的意境,扩宽了法律的边界,挖掘出作品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传递。”在问及原因时,郭绍敏是这样认为的。他讲三国,讲三国相争中的云波诡谲,也讲三国中拟定的治国条例;他讲西游,讲西游中的玩世不恭,也讲西游中的“法润天下,德润人心”。真正的文学,就像多棱镜,基于不同的向度会呈现出别样的色彩。郭绍敏用法律填补了文学作品中的空白与未定点,用自己的学识与思想促进视域融合。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文学成就了我,我也成就了文学。”

同时,郭绍敏将文学引入法律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扩宽了新视野。郭绍敏表示:“这是一堂选修课,我希望能让学生在专业领域训练外,拥有别样的收获。”他是一个叛逆者,同时也是一个启发者。他的课堂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讲学,脱离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在文学与法律中窥得一孔,丝丝相连,传递出更为宏大的人生智慧。“郭老师的课在我看来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课堂。他的课程提供了认知宏观宇宙的微观社会的新视野,拔高了我们的思维层次与认识维度。”法学院法学专业2022级学生陈思玥如是说。芳华待灼 砥砺深耕梦想如烟火,灿烂盛大。现实如秋叶,绚烂凄美。《星空日记》中谈到是现实支撑梦想还是梦想支撑现实?这个问题被青年人一次又一次地拾起,梦想,是出发时满怀希望,眼里满是星河;是失败时悄怆幽邃,身心疲惫不堪。现实,是人们眼里的碌碌无为,虚度一生;是平凡人劳累奔波的温馨的通明灯火。青年人何去何从?郭邵敏结合自身经历谈到先实现现实,再追求梦想,即现实支撑着梦想。他解释道,首先,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如沙堆,微风沙舞,层层剥落,狂风乱舞。青年人如果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社会的磨砺,失败的打击,是很难在思想上取得进步的。他的精神世界就不够强大,一次小小的失败就会击垮他。梦想美好但是现实骨感,这就决定着追寻梦想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必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才能取得真经。这也要求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必须强大。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实践的时候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太年轻的时候的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很难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尤其是批评。尤其年少轻狂的时候,血气方刚,容易一时冲动。其次,现实可以为实现理想提供基础。一般情况下,理想是很娇羞的,它不会轻易露面的,如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如一方伊人,“溯游从之”才可得。理想难得,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矢志不渝的理想更难得。理想的追寻需要青年结合现实执时间之手,依心之所向,去探索,去检验。而现实的磨炼,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心灵,明亮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能够抓住理想。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郭绍敏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他涉猎广泛,学富五车,一直在探索真理的路上前行。他富有个性,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看法。他有凌云之志,怀揣着作家的梦想,不断前行,试图用自己的人生回答“现实与梦想”的难题。他为河大学子提供新的观看世界的视角,为河南大学的教育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