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始终将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系统发展观,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深刻内涵,坚持党管人才基本原则,强化领导、凝聚共识,缪力同心、齐抓共建,更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力服务引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上开创新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强化教师队伍政治引领
突出政治优势,强化政治引领。学校加强政治引领,规范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教研活动、团队建设规定动作,突出过程监督和成效考核。以《2023年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安排》为主线,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常规和专题政治理论学习,修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规则》。开展在站博士后党员主题党日,提升博士后思想政治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教育。继承和弘扬学校红色基因,修订《重庆邮电大学“十佳师德标兵”“十佳青年教师”遴选管理办法》,组织全国“最美教师”、全国和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教师先进典型的评选推荐工作,选树宣传模范教师。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鼓励教师主动担负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评价标准和教书育人第一学术责任,将师德考核结果运用于教师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引导教师以成为“四有”好老师为目标,扎实为学、潜心从教。
注重文化建设,增强人格修养。学校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楼教师休息室改造工程建设,提升教学楼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教职工心理健康关爱计划”,开展“凝心聚力,从心出发”系列主题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努力形成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素养和业务能力协同发展、同步提升的积极局面。
坚持关键在育,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打造高水平发展平台,促进人才成长。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与相关部门共同面向“卡脖子”核心技术、前沿交叉关键领域,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积极组织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提供大数据实验场所。大力对接产业发展,构建协同创新大平台,与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专项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学术品牌,组织开展了先进材料、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现代分析数学等领域国际会议和“大数据智能计算”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暨重庆市第二期博创未来·博士后沙龙。
构建全链条开发格局,激发人才效力。大力推进人才梯队培养,以“文峰人才工程”为核心,构建从毕业生到博士后、到“青年百人”、到“传邮学者”、再到“国脉学者”的人才培育全链条,形成“筛选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托举一批、造就一批”的人才梯次发展格局,组织增选了一批“文峰人才工程”支持人选。全面构建引、育、用的全链条人才开发格局,制定出台了《创新突出贡献奖励实施办法(试行)》。今年学校已培育国家级人才1名、省部级人才6名,“工业物联网与自动化教师团队”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据智能计算教师团队”被认定为第四批“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创新全方位保障体系,优化人才服务。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尽职协同、分级负责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人事人才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并全面推进“大人事”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和教师“一张表”建设,重点推进人事信息数据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全生命周期信息化覆盖。面向管理岗和辅导员岗开展了校内交流轮岗专题调查研究,为研究校内岗位交流轮岗工作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紧扣发展大局,建设大数据智能化人才高地
多措并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坚持系统导向,统筹优化结构,上半年评审通过优秀博士93人,签约44人,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18人。依托海内外青年学者论坛等方式招揽人才,举办3场国际会议,重点邀请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专家来渝参会;举办“大数据智能计算”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暨重庆市第二期博创未来·博士后沙龙,邀请全国200余名博士后现场参会,带动发现、储备了一批意向引进人才。深入实施博士后师资储备计划,依托教育部首批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与8名海外(拟)回国博士签订《意向性进站协议》,博士后在站人数达174人,全职博士后(含师资博士后)占比明显提升。建立“海外顶尖人才名录”和“服务于本地科技创新的海外顶尖人才需求目录”,修订《重庆邮电大学外聘教师管理办法》。
引领发展,提高人才成长水平。坚持把服务引领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人才成长的主动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主方向,积极承担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研任务,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让人才在实践中育才成才。借助“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的联动机制,抓好顶尖人才核心团队成员引进工作,努力实现引进一名顶尖人才、造就一个创新团队、做强一个高峰学科、促进一个产业发展的“链式”效应。
行稳致远,夯实人才发展根基。起草制定《重庆邮电大学青邮工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老一辈科教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优势,健全“传帮带”机制,教育引导青年人才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怀、涵养优良学风、夯实学术根基、保持发展定力。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