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中秋遇上国庆

作者:■经管学院 洪豪宸    
2023-10-03     浏览(72)     (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缘起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有着丰富的节日习俗,寄托着中华儿女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重振社稷,举中流誓,今看东方盛世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作为中国人民的全民节日,标志着国家独立,反映着民族团结,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承载了全体国民对祖国、河山的愿景。
  当中秋遇见国庆,国与家撞了个满怀,我们中华儿女,尤其是新时代青年要心有民族之气、胸怀国之大者,脚下有力量、心中有真情,方得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深刻领会“民族之气”,走得远时才能不忘根基。中秋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涵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培育了一副副中华风骨。它代表着对收成的庆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人们通过团圆、感恩、传承,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包容和家国之思,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勤劳的中华儿女在实践中传承、发扬着“民族之气”,也被“民族之气”滋养着,在世界各地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亮底色;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气质、风度、意蕴、理念,增添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给世界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好传统节日,读懂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才能不忘自己的根本。
  深刻感悟“国之大者”,走得快时才能不乱阵脚。国庆节伴随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是主权国家的庄严象征,举国欢庆的特殊纪念方式承载了民族凝聚力,拉近了国与民的骨肉距离,印证了党与民的血脉情深。它传递着对祖国的共同期盼,也是全体国民精神风貌的流露,人们走向街头集会、游行、庆祝,映射着中国人民的自豪、进取和精忠爱国,促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和感悟伟大祖国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血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坚守、心系“国之大者”、勇当“行之实者”,向世界袒露了中国人民坚贞的爱国情怀,中国精神凝心聚力的触动、感召、认同、指引,维稳了中国人民阔步向前的方向与步伐,为世界发展贡献了磅礴的中国力量。参与国之庆典,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我们不乱向前的脚步。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沉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秋的团圆,是我们对于“念家”的诠释;国家节日是历史和实践长期选择的结果,极富家国情愫的国庆节,同样印证着祖国曲折而向前的历史变化。国庆的庆典,是我们对于“爱国”的演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当代中国带来一个又一个挑战。当代青年生于中国发展最好的时代,是最接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时代赋予了当代青年使命和机遇,我们要厚植家国情怀、牢记实干兴邦、练就一身硬本领和真功夫,使自己在未来既能建功“中国梦”又能实现“小确幸”,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