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 - 《湖南科技学院报》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2023-09-15     浏览(112)     (0)

该文作者分享了其科研生涯的经验,包括兴趣是科研最重要的老师、坚持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平台是科研强大的支持力量。作者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主持多项课题,完成多部著作,并在CSSCI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我2012年入职湖南科技学院,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完成学术著作6部,参编4部;在《民族文学研究》等CSSCI(含扩展版)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永州市社科成果奖2项。回顾过去的科研生涯,我总结了以下三点经验,借此机会向大家分享。

首先,兴趣是科研最重要的老师。科研看似很辛苦,但如果把自己的科研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再辛苦的事情也会变得轻松。所以,把兴趣当作科研的切入点十分重要。我对科研的切入点就是从身边地域文化入手的。我读研、读博研究的是我的老家岳阳楼、洞庭湖文化;到科院后,研究的是舜文化、柳文化、摩崖石刻文化。有了兴趣,我们就会对研究充满热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愿意承受科研过程中的辛苦和挫折。

其次,坚持是源源不断的动力。科研拼的不是短时间的爆发力,而是持续不断的坚持力。科研需要更多的耐心。虽然我很少加晚班,极少熬夜,而且每天从事科研的时间也不太长,大概就三小时左右。但是,我基本上能做到每天按时完成既定任务,即使节假日也很少例外。在科研领域,不在于短时间里能取得多大成功,而在于对科研的热情能否坚持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

第三,平台是科研强大的支持力量。加入科院后,非常感谢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湖南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岭走廊与潇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柳宗元文化研究所等平台以及学校各部门对我工作的支持。因为科研是团队的事业,必须互相支持,共同前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