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 - 《湖南科技学院报》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2023-09-15     浏览(81)     (0)

教师通过把握“传道”正方向、探索“授业”新方法和提升“解惑”真本领,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们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利用BIM技术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知识主动学习平台。他们努力扫清知识盲点难点,担当“解惑人”角色,为培养时代新人担当实干。


光阴似箭,弹指挥间,十一载从教路,我也曾迷茫、退缩,无数次想要逃避、放弃。但在学校平台的呵护下,在领导的次次帮助下,我先后获得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殊荣,打造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把牢“传道”正方向,探索“授业”新方法,提升“解惑”真本领,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把牢“传道”正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新时代教师必须落实课程思政,把牢“传道”正方向。专业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我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以工程领域杰出人物、科学研究、典型故事的“三类”资源,探索构建了“文化、思维、伦理”三位一体的思政模式。课程教学全过程以“工匠精神、科学思维、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为主线,爱国主义教育为最终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严谨规范的工程素养、客观缜密的科学思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的工程技术新人才。

探索“授业”新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师是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主体。“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而是激发、鼓励和唤醒”,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枯燥的理论计算,我不断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将有灵魂的思想加入到教学当中,努力让课堂拥有生命的温度。从2016年开始探索并实践了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虚拟空间,徜徉于力学与结构的奇妙世界,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庞大抽象的建筑和结构进行虚拟仿真,向学生展现建筑内部的大千世界,还能通过仿真模型展示平时抽象的结构设计过程,有学生曾说:

“郭老师的课更像是有趣的灵魂之间在碰撞,繁杂的知识点在她的‘点化’下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提升“解惑”真本领。教师要解学生学习之惑。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为学生现代化学习提供有效支撑,构筑便捷的专业知识主动学习平台,架起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针对网生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线上与线下融合,以传统的同时同地课堂教学为纽带,将基于信息技术的同时异地、异时异地以及MOOC贯穿于教学,学生利用碎片时间主动学习探索,教师利用线上平台及时答疑解惑。扫清知识盲点难点,做好理论知识的“扫尾清零”工作,努力担好“解惑人”这一角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感恩奋进,担当实干,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