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篇,镜头切入到河南一户寻常百姓家中,三只家鸡在院子里闲散地游走着,屋里的奶奶正踩着缝纫机修整一件红棉袄,门楣上端正地挂着一幅“光荣之家”的匾额。
新出锅的糖醋鱼摆放在餐桌中央,各色菜品把餐桌剩下的空间占得满满当当,理应喜庆的日子里,一家人却心事重重地围坐在一旁。奶奶放下为孙媳缝制的红棉袄,在儿子的招呼声中坐在了餐桌的主位,口中抱怨着孙子小远“有了女朋友就忘了奶奶”。门口有人来唤,儿子神神秘秘地出门,又带回孙子从远方传来的讯息,解释不能归家的缘由。家人为了转移奶奶的注意力,悄悄打开了电视,却在听到“边境”两个字时开始兵荒马乱地四处寻找遥控器,这时奶奶不慌不忙地掏出遥控器换播了动画片……
看到这里时,我暗想这应当是一部喜剧。执着的奶奶在家人不经意道出孙媳家乡后,连行李都等不及收拾,带着一包还未结账的点心就匆匆踏上旅程。一路上兜兜转转,笑眯眯地说着“没带钱”并用点心充作“路银”,走错了路来到上海,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辗转回到河南,历经辛苦和波折,终于叩响了孙媳家的大门。
但当孙媳红肿着眼睛打开房门见奶奶时,我才明白,电影前段的种种情节竟全是铺垫。吃饭时,儿子慌忙地把来慰问烈属家庭的干部拒之门外,家人们在听到“边境”二字时着急地寻找遥控器,小心翼翼地岔开话题,不与奶奶提及孙子的女朋友……都是隐瞒那个沉痛的事实———孙子肖思远已然牺牲在祖国边境。家人为了照顾老人的情绪,才没有把实情和盘托出。
坐在回程的汽车上,奶奶看着前座因浏览边境新闻而潸然泪下的青年,恍惚间仿佛看到孙子小远的身影,她忍不住失声痛哭,屏幕前的我也不禁泪流满面。影片中的时空转换:小远在面临敌人步步趋近时,匆匆拨通了给奶奶的最后一个电话。“挂了,别给我丢脸,下去!”———这是奶奶给孙子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小远最后坚定的选择。
在了解了电影的整体内容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所有情节的推进仿佛都是有迹可循的,所有故事的发展都是温暖人心的。奶奶应是早早便知道了孙子牺牲的事实,但因为放不下心中的那份牵挂才匆匆上路只为见一见孙媳。一路上,影片以奶奶的视角带我们领略了祖国社会的安宁和繁华,并以略显诙谐的方式让奶奶用点心充作“路银”,展现陌生人之间的温情互助……看到最后,我才明白,这充满温情的和平盛世就是小远守护的地方啊!就是数不清的英雄烈士们誓死捍卫的地方啊!
微电影的名字叫做《重逢》,讲述的不仅仅是奶奶与孙子在时空转换里模糊的重逢,更是小远与不同时代里的英雄志士们在同一种情绪共振下的重逢。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天公邀烈客,何处抚孤松。不同的时代里,我们的国家从来不缺少有血性、有骨气、不计生死的“小远”们,他们用胸膛迎向重围,把后背留给祖国,一个个刚硬的身躯站成祖国不朽的界碑。
影片最触动人心的地方莫过于片尾,小远的弟弟妹妹们坚定地告诉妈妈:“我想参军!”喀喇昆仑山上的红旗在孩子们身上有了新的传承。一次次时代的问题都在一代代人身上找到了答案,像小远一样的年轻人让世人看到了我们这代人的答案。未来也会有数不清的少年,不惧艰难险阻,不畏强敌斗争,在喀喇昆仑山,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守卫着祖国的安宁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