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大学 - 《天津大学报》

构建“多元化”“全周期”学生资助体系——我校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综述

作者:□李京霖\文李庚\图    
2023-06-20     浏览(99)     (0)

本文介绍了学校表彰优秀学生、发放年货礼包、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等资助工作,通过多元化物资帮扶项目、构建全周期资助育人平台,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为学校人才培养精准助力。同时,学校还注重将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五育内涵发展,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要中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术语和特定名词,但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校举办优秀学生表彰大会

学校为留校生发放年货礼包

学校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冬装




  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切实履行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新使命,坚持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手抓,通过探索经济帮扶之外的“多元化”物资帮扶项目、构建“全周期”的资助育人平台,实现了全过程精准资助和全方位资助育人,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为学校人才培养精准助力。
  构建“多元化”资助帮扶体系
  学校不断推进资助工作人性化、智慧化和精准化,构建了“一不四有”多元化资助帮扶体系。一是传统节日资助“不打烊”。结合传统节日,学校开展了中秋慰问、冬装发放等资助项目,增强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天大的温暖。二是绿色通道定制礼包“有心思”。学校与电商平台合作,为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困难新生提供个性化爱心大礼包。其中,学校为因母亲突发疾病欲“退学救母”的陕西籍2021级博士新生“量身定制”了一揽子学习、生活和医疗帮扶方案,收到了陕西省妇联感谢信。三是疫情防控专属物资“有层次”。学校设立了专项补助金,发放临时困补;关爱留校学生,发放防疫补贴。复学前,学校为8000余名返校学生发放防疫爱心包;为返校的湖北籍学生发放慰问品;分批发放核酸检测补助和120救护车补助;发放手机流量补贴,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线上上课。四是洪涝灾害专项资助“有响应”。2021年河南发生洪涝灾害,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受灾学生第一时间发放受灾补贴;对还未入学的新生,发出河南籍学生慰问信,由辅导员联系学生了解受灾情况,组织申请困难补助。五是水果工程守护健康“有传统”。2002年,学校启动了“健康工程”(后更名为“水果工程”),连续20多年每年分两季为学子免费发放水果并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打造“全周期”精神帮扶链条
  学校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方向,从思想引领、精神激励、素质拓展、成长保障四方面,搭建“阶梯化”
  培训平台,努力让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丰满羽翼、增强自信、人生出彩。一是搭建思想领航平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通过设立资助诚信主题教育月、“我向祖国表心声”主题教育月,举办中秋慰问、冬装发放、爱心课堂等活动,引导学生饮水思源,感恩奉献。二是搭建榜样示范平台,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学校通过开展自强之星评选、优秀学生标兵评选、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加强优秀学生典型选树;深化“奖学金+”理念,营造“比学先进、追求卓越”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三是搭建素质提升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实施“雏鹰计划”,为一年级新生提供各类技能特长培训;制定兴趣养成计划,为二三年级学生开设钢琴、吉他、街舞等素质教育公开课和双百工程;制订毕业年级就业技能提升计划,开设“丝路计划”,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四是搭建成长保障平台,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学校设立了学业辅导岗,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每年受益2万余人次,举办“求是赋能课堂”,打造精品课外教育课程,着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不断优化“全方位”育人机制
  学校深挖育人资源增量,持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健全“学校-学工部-学院”三级资助管理体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优化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充分调研,问需问效。学校聚焦学生成长成才、学习生活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各类需求,定期开展消费水平、工作满意度调研,做到资助内容、时间方式精准。二是坚持 凝 练 品牌,久久为功。学校将资助工作与传统节日和品牌活动结合,开展感恩教育和文化育人,连续 10余年组织中秋慰问、留校过年学生迎新春活动,连续 30年发放冬装。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思政育人。学校注重将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聚焦五育内涵,立足“大思政”格局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我校学生连续多年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天津市自强自立年度人物”“天津市大学生年度人物”等称号,受奖励资助学生中超过90%参与到志愿服务、爱心家教、朋辈互助、支教扶贫等活动中,资助工作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我校还获评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天津市学校 ‘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