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韩山师范学院 - 《韩山师院》

三更有梦书当枕

作者:外国语学院谢欣    
2021-04-30     浏览(172)     (0)

流年往复,岁月清浅,在象牙塔里的如水光阴里,阅读让我们溯游千年,梦游南姥,邀月九天,感山怀水,扶松咏竹。

  从万木春深,到层林尽染,阅读为韩园里的素白光阴披盖上柔软月色。灵动空灵的质朴文字,清幽宁静的西区石板路,悠悠不绝的铜钟低鸣,以及亘古恒存的皎洁月色都在韩园的四季更迭中共同铸就成记忆框架中的底色。

  书香墨迹漫过季节的山峦,化作无形的红绳,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无声传递。在未曾见面言语的时光里,作者已将春华秋月,朝露云霞化作跃动的符号,在每个读者心灵之中,荡起绵柔的感动与无尽的哲思。

  思绪半缕入春茗

  当三月的暖阳轻轻打落在如烟垂柳上,光影诗意地交错在韩园里粉白的墙面上之时,总爱在木质桌面上放置一杯春茗,与一卷散文集。让沾染风尘的灵魂缓缓地舒展在墨迹茶香之中。

  在那样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尤爱阅读刘心武笔下《春从心出》这篇散文。文中为我们描摹了一个“永恒”的春季。“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诚然,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只有满怀希望地拥抱生活,在平凡岁月中只有以温柔敏感之心体味生命中的诗意才能不辜负象牙塔中每一个看似普通而又别具深意的弹指瞬间,让灵魂在书香笔墨中得到沉淀与升华。

  识得流年听夏雨

  微风轻轻荡起韩园里的湖面碧波,霏霏细雨敲打着粉墙黛瓦,发出叮咚脆响,而后悄无声息地没入青苔。这时,深巷之中是否也有一位如入丁香般的姑娘迤逦而行呢?

  绵绵细雨,寂静长巷,以及戴望舒笔下这首意蕴深长的《雨巷》似乎构成了韩园夏季里最为熟悉的记忆。空濛轻灵的文字总是在不知不觉地熨烫着疲惫心灵上的细小纹痕,并使在浮华城市中趋渐麻木物化的心灵得到悄无声息地润养。而后在每一个微雨轻落的盛夏午后,都总会忍不住去聆听细雨轻吻大地的回音,去欣赏微风中新芽抽枝的欢欣!

  青苔石路映秋月

  晏殊曰:“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金桂飘香,天心月圆,那曲径通幽的绵延石路是通往归家的方向吗?

  记得第一次看到简嫃写的《月娘照眠床》一书之时,便忍不住被这书名吸引。在岭南地区月亮被称为“月娘”,而在潮汕地区月亮更是被尊称为“月嫲”,潮汕话中“嫲”和“妈”是同音。

  在皎凉月色中翻开书籍扉页,重拾这些文字之时,便能听到来自桑梓的风吹过千山连绵,碧波万顷,迎面而来。而那淡淡的墨香似乎也总能引着离乡之人,踏上月光铺成的路,往复于两座城市间,去寻找故人的杳杳足音。

  书声朗朗伴冬韵

  岁暮天寒,总爱一边听着古老的钟声在韩园中荡起一圈圈浑厚悠长的回响,一边翻阅手中的散文书籍。一种平稳安详,岁月静好的感觉便从心里不知不觉蔓延而出。

  晚冬时节,总是不自觉多次地翻阅张晓风所写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文。每每看到文中有用“冬”指代“年”的描写之时,便倍感岁月的温厚可亲。“放烟花,买水仙,吃素饺子……”这是张晓风在文中记述的人间清欢,但同样这也何尝不是我们所期待的静好岁月呢?

  如张晓风所言“如果你爱上的是一个民族,一块土地,也趁着岁月未晚,来与之共其朝朝暮暮吧!”

  感谢春去秋来,感恩花谢花开,不辜负每个共花之晨,不错过每个共月之夜,这就是文字所带给我们心灵的震颤与感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北海西山,奇书异卷,皆可读之,赏之,记之,而后方无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