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做有价值的经济管理学术问题研究

作者:许慧  经管学院    
2022-05-15     浏览(63)     (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聚焦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从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概念和观点,做有价值的经济管理学术问题研究,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我们的学术己任。

一、研究重大问题,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们要研究重大问题,自觉回答“中国之问”。

在新时代中国和世界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涌现出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问题、数字经济有效发展问题、双碳问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问题等等。我们需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问题,使研究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高的基础理论价值。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自觉回答“人民之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能够真正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就必须要强化立场。在任何一种理论研究的背后,都必然隐含着“代表谁”“替谁说话”“维护谁”的问题,立场问题讲到底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二字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自觉回答“人民之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学术己任。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寻求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寻求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自觉回答“人民之问”。

三、立足理论创新,自觉回答“时代之问”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实践中总会涌现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实践,研究时代课题。立足理论创新,自觉回答“时代之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最神圣的学术己任。

我们要不断面向国家现实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展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十年磨剑,做有价值的经济管理学术问题研究,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并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