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赤诚之心予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药学院2022级孙琳    
2022-10-12     浏览(157)     (0)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历史的车轮从没有停止,中国也一直在路上,即使有时偏离航道,也会有人拨乱反正。中国从不缺少为民请命、埋头苦干、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或许如夜空中的明星一样为我们指引着前进方向,又或许如尘埃般渺小却不可或缺。他们以最朴素的面貌、最平实的语言、最响亮的行动,向世人宣告:他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丝不苟之心 献予新中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每个细节都值得尊重,每一个小人物对于中国发展也举足轻重。为保证新中国首次使用的升旗电动装置在开国大典中正常运行,林治远在仅剩无几的时间里,临危受命。他说:“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他严抓每一个细节,尊重事实,科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不向时间妥协,反复进行试验,查找问题并拼尽全力使问题得到解决。林治远用实际行动阐释:“科学这个东西,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哪怕是国旗这块红绸子都马虎不得,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正是这些无数“小人物”才构成一个大中国。我们不要畏惧自己能力微薄而不尝试去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都会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我们要勇于担起主人翁之责,致广大而尽精微,将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汇入祖国发展的伟大洪流之中。无私奉献之心 期盼中国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片中的高远向领导汇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全然不知鲜血已经慢慢浸透了口罩。他把科研工作放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之上,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即将失败的实验成果,减少了巨大损失。在爆炸成功当天,他与爱人方敏在公交车上再次相遇,两人面对面相望直至被人群冲散。面对真挚的爱意,高远最终选择了家国大义。
  高远原型是国家著名的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现实生活中他与妻子分别28年,杳无音信。邓稼先将祖国事业当作自己的终生大事,甘当无名英雄,鞠躬尽瘁,用无私精神铸就大国盾牌,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心系中国核事业发展,舍小家为大家,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分秒不差之心 渴望中国圆故地有明月,何羡异乡圆。1996年底,中国外交官安文彬接到命令进驻香港,正式负责香港交接仪式的筹备工作。在每一次谈判中,安文彬都竭力争取:“零分零秒升起中国国旗,是我们的底线。这一秒对于你们来说是结束,而对我们来说是开始。154年了,香港回归中国,我们不想,也不能再多等一秒了。”他郑重对待有关祖国立场的每一个细节,谈判16轮只为争取两秒钟,在不懈努力下,我们最终赢得了这两秒钟。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缓缓升起。对于影片中的钟表师华哥来说,他以工匠精神校准时间,秒针精确了百年的等待,也校准了人们心中的思念,即便身在异乡,“我是中国人”的归属感也愈发强烈。升起的国旗不仅仅是一块红绸子,它象征着祖国的强大,也象征着全国人民的胜利。攻坚克难之心 翘望中国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影片讲述了两个蒙古族少年在扶贫老旗长的引导下,目睹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后,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故事。神舟十一号的降落像流星一样划过白昼,在两个少年的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明白了老李曾经说过的话:“不能靠扶,得靠他们自己站起来。”正所谓“人无精神不立”,精神上的贫瘠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加可怕。不用扶,也能站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精神脱贫。像老李这样的脱贫干部在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克服工作上的重重困难,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偏远的山区,带动更多贫困人民富起来,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继续帮助提高脱贫群众的思想认识,他们也仍在探索努力。
  正因为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与奋斗,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日益强大。无数中国人民勇敢无畏、坚韧执着、品德高尚,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赤诚热爱祖国的内心。我们青年要心怀敬畏,“要以小我融入大我,拥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以实际行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