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寒露至 露寒起
作者:管理学院2022级 加双双
“寒露阴雨秋霜晚”,寒生露凝,故而称为寒露。风掠过春季的生机,夏季的炎热,一路深入秋季,携带着凉爽与寒气侵袭万物。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到,昼渐短,夜渐长,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一过,标志着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晨晚略感寒意。随着秋意的加深与寒气的增长,万物也越发萧瑟。
寒露凉气重,人多喜温喜热,易内热上火,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应当注意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谨慎喝凉茶;穿着上应当注意防寒保暖,同时宜坚持早睡不熬夜的良好作息习惯,顺应阳气舒展的规律,切忌焦虑,运动过度。
寒露一吹,便拂动了古代名人志士的妙思。“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戴察在月光流萤、露水湿润万物的缥缈中不禁感慨秋日的澄澈;“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刘沧在苍苍蒹葭、雾透杨柳的迷幻中悠然沉醉秋意的曼妙;“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张九龄在远山青黛、万里无云的透彻中蓦然陶醉秋朝的虚幻。秋日春朝,也别是一番风味。
露水先白而后寒,寒凝于露水,露嵌于寒。寒露分三候,一候鸿雁来宾。冷寒驱使着鸿雁大举南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伍,浩浩汤汤,南方气爽风凉,自然敞开怀抱迎接宾客。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隐身,只有海边的蛤蜊留存在沙滩上,又因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古人便认为此物为雀鸟由天入水变化而成。三候菊有黄华。古代以黄色为尊,菊花更是与兰、牡丹等齐名,菊花独立寒秋,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遍地齐放。
寒露的传统习俗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于我而言,寒露的暖意是一杯又一杯的菊花酒。家中长辈会将初开的菊花和少许青翠的枝叶掺在粮食中一起酿酒,直到第二年此时才开坛饮用,饮一口清凉甜美,回味余甘。年少的我总会将提前浸泡的糯米误认为冷却了的粥,趁无人时撒把白砂糖就匆忙喝下,心中却暗道冷了的粥果真味道不好,但半夜总是闹肚子而不知所以然。等到第二天,长辈来取时疑惑地认为是老鼠作祟,不过次数一多也难免生疑。清洗菊花花瓣对我而言也是有趣的,但总是洗着洗着便花色全无,长辈也实在不忍心看我糟蹋,便随手抓一把桂花糕打发我。这样的日子,无论何时回想,都似浸了蜜一般。
寒露至,露寒起。虽说深秋时节不像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但另有一番动人景象。不妨走出门去,到街头小巷,到郊野湖滨,去感受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