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敬畏课堂 尊重课堂 热爱课堂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 丁丹    
2022-09-21     浏览(112)     (0)


  本科教育是我们的根,学院要发展,首先根要扎得深、立得实;教育教学是我们职业发展的本,老师第一要务就是要站稳讲台、站牢讲台。把牢“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回归到“为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初心上来,我们所有的事业发展都应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课堂是神圣的殿堂,我们应该敬畏课堂。
  课堂作为学校最平常、最常见、最细小的细胞之存在,却承载着“教书育人”这一重大使命。课堂是生动还是枯燥、是激情四射还是死水一潭,主要取决于教师这个主导,主要看教师能不能够让课堂成为铸魂赋能的主阵地。课堂是传播知识、传播真理、传播思想的重要阵地,是神圣的殿堂;教师要践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使命主要依靠课堂。同时,课堂也是我们教师之所以存在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应该对课堂、对讲台保有敬畏之心,它不是随意的存在,也不是我们可以漠视与懈怠的地方。
  敬畏课堂意味着它有它的规定与纪律,我们应严格遵守;敬畏课堂意味着它有它的准入与淘汰制,凡是不适合教育教学的都不能踏入这个神圣之地;敬畏课堂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教书育人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认真备课,用心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每堂课的进度;敬畏课堂还意味着我们应依本教学,弄清楚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弄清楚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生是学校办学的中心,我们应该尊重课堂。
  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就没有老师的存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线上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线下教学,但我们所有老师都真切体会到“校园的热闹与灵动是因为有学生的存在”,最好的课堂一定是面对面的教学,学生眼神的交流与反馈可以给予我们激情四射的灵感。学生是学校的中心,如果没有学生,学校将无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老师也就没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体。尊重课堂意味着我们应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应付教学就是对课堂的最大不尊重。尊重课堂意味着我们应该发挥管理功能,让课堂发挥育人的作用。
  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我们应该热爱课堂。
  教育的本质是启蒙、是点燃、是唤醒、是爱,没有爱的教育是空洞的说教,是机械的传送。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老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们首先要热爱教育,有热爱才会有投入,才会与学生产生灵魂的碰撞。如果我们不热爱我们的事业,我们不用心投入,要想去触动我们的学生是很难的。我们要保持教育激情。一个生动、高质量的课堂关键在老师。如果老师教学没有激情,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无味,如何让学生保持45分钟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们应在教学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长理这些年本科生生源质量一直在不断提升,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期待越来越高,如何让入学时各省高考前5-8%左右的学生在毕业时还能保持前5-8%的竞争力,关键在教师。因此,课堂是思维方式、能力提升的纽带。大学更需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的课堂应更注重书本与社会的衔接,应将科研做在教学前面,让科研赋能教学。
  教育就是最大的慈善,热爱我们的事业,敬畏我们的课堂,引领学生的思想,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是我们对党、对国家殷切期待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