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科学谋划厘清思路 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作者: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刘朝辉 张军辉
交通学院深入学习学校2022年秋季学期党政例会(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分析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航定向,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好“大先生”,培育打造“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优秀教师队伍。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团结联系广大教师,将党建引领与支部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新老教师“传帮带”,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教学氛围,确保学院发展后劲有力。
探索“大思政”,有效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学院创新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第二课堂、暑期调研等形式,增强思政育人实效;另一方面,形成了“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马列教师+辅导员”的思政教师队伍,推进思政工作落实落地。
培育“大学生”,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情怀的优秀学子。工科专业侧重实用技术,在培养学生中更要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既要求学生具备逻辑运算、动手实践能力,又要求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开拓视野。
凝练特色,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交通强院。
高质量推进学科建设。对标一流学科,制定详尽、分步骤、可操作的学科发展规划,以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大人才为重点,持续提升学科实力;进一步优化学科方向、丰富学科内涵,推动学科深度和协同发展;实施学院领导对青年人才的“一对一”跟踪辅导机制,使青年教师从“自主成才”向“引领成长”发展,缩短成才周期,提升成长成效,打造一支院士、杰青、长江等高端人才引领、国家级青年人才为主、省部级人才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大纵深推动学科融合。深入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大势,联合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组建智慧交通交叉学科,设置四个二级学科方向,优化了学术队伍,明晰了发展目标,旨在着力破解材料、结构、信息等技术融合的基础性、科学性难题,突破城市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建设与运维等重大技术短板,实现学科错位发展和弯道超车,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和“碳中和”愿景,以及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
全方位实施专业改造。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将原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更名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独立招生,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测绘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开办遥感科学与技术新专业,并与测绘工程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度推进专业改造,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合理布局交通行业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培养,弥补传统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培养周期过长的问题,打造交通大数据分析、智慧公路与车路协同、智慧运输与物流、GIS-T 与BIM 技术等微专业,设置具有高阶性、交叉性和挑战性的理论与实训课程,培养融合型交通人才。
文化立院,提升学院凝聚力和向心力。
塑造学院文化,统一价值观念。一方面,通过梳理学院发展光辉历程,举办教师荣休仪式,打造交通青年文化等,提升师生对学院的认同感、荣誉感;一方面,定期开展“书记院长接待日”,深入一线倾听学生心声;另一方面,各系室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着力推进系室文化建设,丰富教职工的业务生活,完善沟通交流平台,增进教师之间的情感认同。
关心教师利益,维护教师权益。一方面,高度重视教师经济待遇,保障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津贴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院领导树立为全体教师服务的理念,关注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彰显人文关怀,让学院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