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寄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

作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阎凤桥教授    
2022-04-05     浏览(119)     (0)

文章讲述了北大校园中张国强的学习故事,以及校园中其他小故事和教师的书房展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读书心得。摘要:北大校园中张国强的学习故事,以及校园中其他小故事和教师的书房展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心得包括心无旁骛地读书和随时记下阅读心得。


读了张国强的学习故事,感到非常亲切,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至今还不知道校园众多保安小哥中哪一位是他,但或许我们经常在燕园里擦肩而过。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校园还有很多。以前,北大就有所谓“旁听生”的故事,有些旁听生比正式生还努力认真。我在一则学者的回忆录中看到,一名著名教授,到期末要考试,问在座同学,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开卷还是闭卷,没有人响应,教授问选课的同学请举手,结果没有人举手,原来班上都是旁听生,真是有教无类!园子里的小故事,包括张国强学习的故事,读来每每令人感动。

前一段时间,学校主页有一个系列图片展,展示一些教师的书房,琳琅满目,富有个性,其中就包括历史学系张帆老师的书房。他是研究元史专家,曾经担任历史系主任。2018年5月2日,我们一同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由于不让带手机进入会场,因此在开会前夕等候的片刻,张帆老师拿着一本书在英杰交流中心门前台阶上认真阅读,有人把照片拍下来,发在群里,嗜书和惜时可见一斑。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会受到一定的感染。过去,每到周末,北大都会有旧书交易市场,花较少的钱,可以买到一些书店里买不到的二手书,很受师生欢迎。后来治理校园环境,旧书市场被取消,书店也少了一些,大家也改变了买书的习惯,多在网络购书。即使如此,在市场和物欲的大潮下,学校还是在校园里为博雅等几个书店保留了位置。

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我简单谈两点: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心无旁骛地读书可以从细微之处体会作者的深意,而到用时再临时抱佛脚,容易急于求成,产生误读;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注意随时把阅读心得记下来。灵感常常稍纵即逝,日后再看自己当初写下的心得,会为自己无法重复的意识流而感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