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深刻领会“双碳”工作的重大意义 推动谋篇布局和具体实践衔接落地

作者:蒋建清    
2022-04-01     浏览(86)     (0)

(上接2版)使学科方向在不断梳理中凝练升级,才能将个人行为集成为组织行为,以共同奋斗目标为牵引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林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构建理念与实践研究,以“双碳”作为具体抓手,围绕林业在“双碳”目标中的产业链,构建相应的创新链,形成相应的知识链,调整学科链与专业链,在此基础上,构筑起具有扎实林业知识基础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服务面向,做大“双碳”研究基本盘。学校要将对接“双碳”目标作为推进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持续加强服务“双碳”目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加快建立服务“双碳”目标的战略规划、行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在制度层面为强化“双碳”研究规划路线图;进一步健全配套举措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投身相关研究领域的积极性;基层学院要依托学科特色强化科学引导,认真研究落实“双碳”和“生态文明”目标的具体主攻方向和措施,以整体性动员和组织化行为,引导相关科研人员主动转向、自觉对接,为推动“双碳”研究汇聚最广泛力量,不断做大“双碳”研究基本盘。前瞻谋划布局,做优“双碳”学科增长点。要集成学科优势资源,以支撑林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学科建设,持续推进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与林学、林业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夯实林科特色高峰的发展根基。聚焦碳中和基础理论突破,重点开展森林固碳增汇机制、湿地CO2捕集与封存机理、生态系统碳库监测和评估、植物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安全等研究,努力在生态系统碳汇基础理论、生物质资源的低碳高效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型生物质高性能材料、生物质能源等领域有重大原创性成果的突破;要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的价值引领和机制构建等方面作用,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与决策制定中来,打造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高端智囊;要充分发挥工科优势,依托林业工程高峰学科,大力推进构建紧扣“双碳”目标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交通、土木、轻工、材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学科,奋力开拓新的工科增长点。

3.对接重大需求,赋予学科交叉新动能。现代大学最本质的特点是依知识体系分科而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均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学理性。然而,现实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往往并不是以某一个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逻辑而呈现的,现实问题往往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双碳”目标就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整体概念,不可能通过一所学校、一个学科的“单打独斗”而实现。南林要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进程中担当作为,必须要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强化学科统筹,充分发挥以“林”为基础的多学科体系优势特色,加强学科交叉,注重分类施策,寻求重点突破。要主动加强学科间横向交叉。积极推动林业工程、林学、风景园林等传统优势学科与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交叉,对标重大需求,强化信息化赋能作用,实质性加快构建林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增强传统优势学科对接 “双碳”目标的创新能力;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智库”建设,推动文理学科交叉,不断提升“智库”服务实现“双碳”目标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建言献策能力。要积极推进学科间纵向融合。南林素来有良好的应用学科基础,在对接国家社会需求方面路径完备、经验丰富。在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南林要充分发挥既有成果转化端口的优势,并主动向前端探索、向后端延伸,努力实现生物学、材料学等基础学科与林学、林业工程等应用学科的纵向融合,从而积聚起学校学科特色发展的磅礴力量,为推进“双碳”目标贡献南林智慧、展现南林担当。

今日的南林正昂首阔步于新时代,持续深入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在实质性推动由“行业高校”向“行业特色高校”转变的征程中还需迈出更大的步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工作,既是新时代赋予南林的新使命,也是我们紧跟时代洪流和国家发展步伐以实现自身更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双碳”工作的政策、路径正逐渐清晰,我们唯有深刻领会“双碳”工作的重大意义,树立宏大志向,勇担新的历史使命,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奋力担当作为,推动“十四五”规划与“双碳”工作有效衔接、落地实践,方能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辉煌业绩,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