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3版)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也是大势所趋。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最近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对制造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综上所述,地球环境变化、寻找替代能源、科技新发展、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等,成为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需要我们直视和面对。这其中当然离不开大学的参与,大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载体、重要阵地与主力军,应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探索未知、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责任,大学要先知先觉、未雨绸缪、创新创造、引领发展。
第三、加快学校发展战略布局
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眼一流高校建设,落实中央“双碳”战略,我谨对学校发展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深化学科布局,做好人才布局。大学学科建设水平彰显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校只有构建起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才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基业常青的企业不是因为自己能够生产什么而生产,而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未来社会需求什么现在就规划生产什么。同样逻辑,大学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引领社会发展,就不能囿于现成学科现有专业,而必须要着眼未来社会发展而布局学科体系。我们要高度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把握科技和文化创新潮流,深入构建并及早布局林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拓展新学科,发展老学科,建设更加优化的学科生态体系。梳理、构联学科建设与人才发展的关系,更加精准地引进人才,更加有目的性地培育人才,更加有胸怀有境界地用好人才。
二是全面推进学科专业的信息化改造。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撤销804个专业点。江苏高校本轮专业调整紧密贴合经济发展,很多工程类专业呈现学科交叉的特点,新增的机器人工程、应急管理等专业符合江苏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河海大学的智慧水利、南林大的智慧林业等一批以“智慧”打头的专业也体现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这次林学专业先走了一步,其他所有学科专业有必要紧紧跟上,对课程设置、教学教材、实习实训、技术范式等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升级改造,以培养出适应适配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三是加强党政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一流高水平大学治理能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领导干部不仅“双碳”知识要学,高校建设与管理知识要学,各类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都需要学。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真正把南林大办成国家需要、师生认可、社会称赞的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