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文 学 之 爱
作者:■ 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蔚怡
我相信写作是一件浪漫的事,它比起少年的怦然心动、西湖边夹杂着水草气息的晚风和蛋壳里孵出小鸡的神奇,一点也不逊色。读书或者读人也一样。
对于外国著名作家的研究课(任课老师何云波教授),我愿称之为一次远足。我们参观先贤的人生博物馆,发出感叹、流下眼泪,在迷茫的低吟浅唱中穿越森林与河流,偶遇一些或风流或古怪或内心郁结的人,安抚一个放在草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婴儿,幻想以一只大甲虫为坐骑在欧洲流浪,逃离充斥着战争和虚伪的城市,又误入诡异的城堡,在迷宫般的花园里玩捉迷藏的人生游戏,并尽情地做梦。现在到了唱《送别》的时候,我也应当写一篇游记。
我的朋友艳君是何老师和这门课的忠实粉丝,在开课之前她就滔滔不绝地向我推荐,乃至在一段时间内称其为“一周最有意思的课”。我本不是容易被打动的人,但是在这门不长不短的课堂上,总有许多要用力深呼吸才能忍住不掉眼泪的时候,这就足够了。
第一堂课,何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人生从少年到老年与文学和湘大相关的故事。瘦削的少年身着粗布麻衣,从泥泞的坎坷小路一路往外走,即使磨破了脚也不曾停歇。在阴暗潮湿的房间与老鼠大战,读书与写作皆是苦中作乐,终于在湘大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我对此是很有感触的,我的父亲幼年丧父,身为长子,顾家、务农之余,日夜苦读不曾停歇,才走出山沟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才有了今天的我。他也做了教师,在一个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的小镇奉献了几十年的青春,我常常为他感到惋惜。但从他花白头发下棕树皮般的侧脸上,看不出一点犹豫和后悔,父亲的目光永远坚毅如初。在何老师播放的他们入学四十周年的纪念片中,一张张灰白照片上青涩的笑容,就是上一代人的青春啊,他们没有辜负当初的少年,而我们正在度过自己的青春。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也会有自己敬爱仰慕的人生导师“铁夫斯基”;也会遇见那个“还没来得及说爱你,转眼就要各奔东西”的人;也会经历同样的寒冬和酷暑,会为了论文焦头烂额,为了文学如痴如醉。我们最终也会努力成为一个坚强但内心充满了柔软的爱的人。
“妈妈,我想去天上尝尝月亮的味道”,坐不了飞机,于是“买一只月饼”。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可爱的童话。
我时常在思考、神游或者疲倦时眺望窗外,几只小鸟总爱站在那两根电线上唠嗑,风总是吹得树叶摇摇摆摆,天气好的时候阳光洒进来,那一种光影斑驳、树影婆娑的美,让人忍不住赋诗一首;阴雨连绵的天气,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感受到课堂的氛围,好像躲进了一个保护罩里,无论现实的世界多么疾风骤雨、繁琐可怖,在这文学的世界里,永远不受侵扰。这样的生活,真想再来一百年。
最后一堂课结束了,但对我们来说,也许文学之旅才刚刚开始。其实学习文学,到头来都是去倾听他人以或直白或委婉的方式吐露人生,伴随着自我的思考,从中学得一些知识,获得一些勇气,找到一些启迪,最终化作内心的力量和无法被剥夺的爱,度过人生的寒冬。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爱,寻常人有父母子女夫妻之爱,虔诚的信徒有神明之爱,我愿拥有文学之爱。选择了文学的人,他的人生就注定会和文学纠缠在一起,就像是从心底里长出了一棵树,生生世世,温和而有力量,浪漫又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