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旅游学院 - 《四川旅游学院报》

素语落笺慰英灵

作者:周敏    
2020-12-31     浏览(82)     (0)

作者经过悼念广场和烈士墓区,感叹英雄已逝,祖国繁荣富强,他们的事迹将永存。青年一代应接力建设祖国,不负英烈。

我从走廊穿梭而过,脚下的青石板皆是行人留下的足迹。没有往年雨纷纷的烟雨朦胧,今年今日的阳光格外明媚,细算起来,我已有很久没有来过了。每每到此一站,总会有种跨越时代的沧桑感袭来,借着和煦暖阳,微风晨露,以及碑上的墓志铭,穿越时光的隔阂,看见多年前或许被遗忘的陈迹,或许流芳百世的不朽。望着中央石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我踌躇片刻,恍惚间,有个问题突然浮现在我的心头。沉睡其中的英雄,我该如何缅怀你?

 落叶满山空,何处寻芳迹。

思虑良久,没有找到答案。我离开悼念广场,一路穿行来到烈士墓区。或许是我来得太早,周遭一片寂静。我细细感受,微风吹佛着小树林,树叶疏疏篱落,天气微寒有暖。几片树叶掉在了墓碑上,我上前,伸手佛开这几许枯黄的树叶,也用手,轻轻摩挲着略微粗糙的碑面。手指传来的酥麻的触感,似乎是与其中的战士产生了共鸣。这一方小小的土地,安置着你们的肉身和灵魂。伟大的人民英雄,我多想告诉你,强大的祖国如今已繁荣富强,再无炮火,再无硝烟,再不敢有外敌入侵。而造就这大好河山的你们,我多希望你们能看见,你们浴血负重换来的现世安稳,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神往。是的,祖国繁荣昌盛了,而你们,却无法再见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居世奉乱离,始辨英雄士。放眼望去,那一排排的墓碑,宛如曾经鲜活的战士们正在排兵布阵,抵御外辱。思绪回到几十年,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充足的弹粮,没有丰裕的经济来支撑战争的需要。然而,也是这时的中国,让世界眼前一亮。“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抗战士兵,华夏子孙,挺直了腰板,共同抵御外敌,无所谓艰难,无所谓牺牲,在这乱世之中,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不朽的传奇。战争胜利了,繁华昌盛的祖国却没有你们欢呼的身影,然而河山处处埋忠骨,英魂在故里,不思量,自难相忘。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扫墓的旅途告一段落,我的钦佩之情随着脚步的跨越变得愈发深沉。斯人已逝,而精神长存。沉思弥留之际,我不禁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一句话,“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涛涛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是的,新时代下的青年,正是这热腾腾的太阳,老一代英雄虽已然沉睡,而我们却正值建设祖国的大好年华,时下青年,应当如鲁迅先生所言,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不必等候火炬。寒冰和黑暗已被先烈驱散,而我们要做的是,捧过接力棒,做好当代人,为建设祖国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慷慨赴义,告慰英灵。

踏遍青山人未老,你们的故事是永恒的。请借我岁月一壶不醉经年,让这不朽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如同你们一般满腔热血,如你们一般坚忍不拔。 “要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把所有的懒惰沉迷与不前,归还给昨日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