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星期前,朋友让我帮她写一些校园的风物,我几乎是一瞬间就想到了图书馆前景墙上攀满的地锦,我央朋友陪我去图书馆边走走,地锦比红枫暗了些,但盎然得满是力量,我心中莫名欢喜,好像这样夏天仿佛还没走远。这两天上课路过图书馆,那地锦已经失了精神,蔫蔫得打在景墙上,骄傲的红叶收了势,一片颓像。我心中开始难过,好像夏天刚走,秋天说没就没了。
这样的场景很难不让我想起大一的期末那个冬天。腊月里的风是带着针的,一根根扎到骨头里,细细密密,又疼又冷。那处是一个背书的好地方,把人隔绝开来,满墙的地锦早就收了场,入目满是枯槁。背书的声音撞得冽风清脆生响,滚到景墙上,又折回来,好像周围叠满了密密麻麻的名词解释。我在那儿,用了三个早晨,背完了一本书。
那几天的早晨格外冷,也因为这样,我记得十分清晰,那是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期末,我从一个懵懂的萌新,慢慢学会游刃有余,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好像每一步都知道下一步。复习背书变成了一件斗志昂扬,兴致盎然的事。那时候的自己像极了冬天景墙上脉脉清晰的残根,有着自己的倔强和力量。后来的很多瞬间,想起那几个早晨,好像都能给到我动力和温暖。
景墙如今又是去年那番模样,我总是会有些愣神,好像奇怪一年怎么说没就没了。冬天的模样大抵都没什么差别,但在我自己心里却开始慌张,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在这里的第一个冬天了。我看着大一的新生,我突然觉得自己干巴巴的,没有她们的明艳了,不是年龄,是状态,是心理上的胶原蛋白流失了,我知道,我在害怕,我抓不住时间了。
上周有团队来邀请我,我犹豫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好像开始找不到方向。朋友有些奇怪,她问我,我们这个年纪不就是勇于试错的吗?不正是因为年轻,我们可以不害怕犯错,不计较后果吗?
听到这些话,我有些心酸。是啊,我也才大二,这才是我大学第二年的开始,为什么我就开始畏缩,开始不勇敢,开始瞻前顾后,我总是把自己卡得很紧,告诉自己没有犯错的机会,这些反而让自己束手束脚。高中时数学老师总是不允许我们用铅笔解题,他说,用铅笔就是在给自己犯错的机会。可是我那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让我不确定时,我会拒绝写那道题。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勇敢自信的女孩子。
那天和朋友交谈回来,室友给我说,感觉我是很厉害的人。我突然很想哭。
图书馆外面的地锦又收了些,脉络越加清晰。我坐在景墙下的躺椅上,想起那个冬天,我背完整本书的最后一个早晨,去学校门口吃了一碗热腾腾的汤饭,好像所有的寒冷都被驱散远了,是满满的幸福感。
我想总有什么是可以抓住的吧。
有些朦胧的东西,像在水中的月亮,在天边的云朵,像梦里的蝴蝶。好像不是真实的,但确实是美好的。
我可以抓住它们。
我能抓住的也不止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