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审计大学 - 《南京审计大学报》

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王伟

在2019融合传播峰会之高校分会暨
“高校思政与新媒体传播创新”高峰论坛上致辞

2019-12-30     浏览(51)     (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时光流转雁飞边,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年末,21世纪第一个20年也即将过去。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此刻,超过340万学子正在研究生考场上奋战;此刻,我们相聚在南京审计大学,共话高校思政,共叙传播创新。

南审颜值高,发展快,学术强,师资棒,就业好,每次来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今天,我们相聚在此,参加“高校思政与新媒体传播创新”高峰论坛,深度沟通交流如何立足新时代,通过新媒体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能力与效力,创新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供给与输送路径,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守正创新、培根铸魂。与会代表来自省教育厅、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高校、媒体等各个单位,将从各自立足点角度,互相碰撞观点,必然会激发出很多新想法、新思路、新做法,我相信这次论坛一定有棱有角、有物有则、有声有色。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在引导他们树立并拥护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完成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新媒体的开放性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互动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即时性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海量性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这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只有融入新媒体环境,树立新媒体思维,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家都知道,信息只有被看见才有价值,传播只有被关注才能实现价值。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如何通过新媒体被看见、被传播呢?前段时间网上有句诗比较火,“你是冰,我是时间。”做思政工作的人对这句话应该有深刻体会:如果温度到位,只要有足够时间,可以融化坚冰;可是如果把握不好,时间越长,反而可能让冰块不断凝结终成冰山。因此,我们的思政教育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加强群体教育,提升媒介素养;要强化主导思维,拓展教育功能;要加强媒体监管,引导舆论导向。我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就要关注“五个度”工作。

一是广度。智能手机在高校师生中使用比例之高毋庸置疑,尤其是这两年新近入学的零零后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对新媒体犹为依赖。要让思政教育契合新媒体时代,就必须要扩展思政教育对象的广度,尽可能做到师生全覆盖。

二是宽度。新媒体依托网络和通信技术形成覆盖面广泛的网状体系,承载和传播巨大信息量,如此背景下,我们的高校思政工作也要拓展内容及内涵宽度,覆盖师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适应时代需求。

三是深度。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足够多信息,也可以通过搜索,挖掘深层次信息。我们的思政工作不能浮于表面,只有做深、做实、做丰盛,才能抓牢师生,发挥应有作用。

四是速度。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与更新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信息的“新鲜度”较之以往更易打折扣。高校思政工作也要提速,与时俱进,思路要新、路径要新、事例要新、传播要新,方能跟上时代。

五是温度。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政教育的解释能力、转换能力与创新能力,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让高校思政既有润物无声的效果,也有惊涛拍岸的声势。

做好高校思政教育不容易,思政老师要自信自强,思政内容要有理有趣,思政成果要真学真用,我们,一直在路上。再次祝贺本次论坛成功举办,“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明天是冬至,祝福大家冬日温暖,平安喜乐,也祝愿我们酿好高校思政这杯陈酿,在春天畅饮甘露。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