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各位相聚在风景秀丽的老山脚下,共同参加2019融合传播峰会之高校分会暨“高校思政与新媒体传播创新”高峰论坛。首先我代表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向此次论坛的主办单位南京审计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论坛意义重大,不仅促进了媒体行业与在宁高校的友好往来,也为加强彼此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伴随现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媒体传播发生了巨变,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态、影响社会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但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媒体传播形态如何创新,媒体的最终使命是不会变的。媒体存在的最终目的与意义就是尽最大努力将信息更加快速、广泛、深入地传播给受众。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内容为王”是一条恒定不变的规律,内容生产永远处于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上游位置,掌握内容优势地位的媒体,往往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校园新媒体平台的未来,同样以内容定成败。当前,微博、微信、抖音、APP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高校新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新媒体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在内容筛选上更为严苛。为此,高校新媒体工作者要提升政治敏感、坚守思政担当,创作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大学生需求的作品,不断扩展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价值观念、思想认知、社会关系,实现最佳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高校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工具,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内容,提升效果,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旺盛的生命力。
推动高校新媒体优质内容产出,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我想从新闻传播角度提几点建议:
一、唱响主旋律,以主流思想引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需要主流价值引导,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思政教育,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要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在重要性、新鲜性、贴近性上做文章。高校新媒体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用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主流价值主导网络空间,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育人效果的最大增量。
二、展现新风貌,以资源整合汇聚互网络时代传播能量。
媒体传播已经进入移动优先的新阶段,创新是最重要的引擎,创意是最稀缺的资源。新闻报道有没有影响力,能不能传得开,靠的是创新,比的是创意。这一点,在高校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重要。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优质内容为根本,利用多平台,发挥资源优势。以技术变革带动理念革新,依托移动网络及新兴媒体的技术和思维进行深化创新,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多种官方平台影响力,推动校园新媒体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承载思政教育内容。
三、传播好声音,以优质内容建构高校思政教育内涵。
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石是内容,新媒体也同样需要优质内容的加持。讲好身边故事、传播价值信息,是支撑高校新媒体平台长盛不衰的利器。为此,新媒体工作者需要培育“工匠精神”,不断对内容进行打磨推敲。要立足国家战略、关注国家政策,做讲政治的好新闻;也要贴近师生实际、深度发掘校园故事,做接地气的好新闻。坚持发布原创内容,展现个性化形象,用内容去获得用户支付时间,用价值认同获得用户粘性。精心策划主题报道,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用高品质、正能量的作品滋养广大青年学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大学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要在内容下功夫。优秀的高校新媒体作品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呼吸,将重大的时代主题春风化雨般实现思想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