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前 言

2010-01-07     浏览(170)     (0)

  伴随着“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创立、实践与深化,我们走过了8个春秋的工学结合高职教育之路,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困惑、更有收获。
  从人才培养工作优秀评估专家评价:“该模式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淀,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到《求是》杂志“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科研改革之路”的肯定,再到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众多院校来校考察后的反响,正是这种收获的有力诠释。
  2002年初冬,合格评估碰到了学校特色的总结问题,刚到任不久的杜世禄书记敏锐地觉察到了问题所在,指出必须寻求特色发展之路。要实行“开门办学、社会办学”,主动走出校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基地,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一体化地考虑基地、招生、就业、教学、科研五大要素,使之产生互动和辐射,这就是“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雏型。继而学校实施了“八大”改革,拆除围墙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关系从“邻居”变成了“亲戚”,这可以称为育人模式改革的第一阶段。
  2006年,面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个新的目标,学校党委不失时机地提出“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要引进企业的标准、设备和师资,又要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延伸。陆续推出“三年早知道、一年有计划”,专兼教师一体化管理,以专业建设为王体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多元化教育教学督导,“三结合”就业招聘会等举措,推进了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创造性地实现了党委提出的“引企入教”构想,完成了育人模式改革的第二阶段。
  2008年,在示范建设收关之时,学校党委又从哲学的高度审视育人模式改革走过的道路,进而提出育人模式改革的第三阶段,那就是“育人模式内在机理的合理性与系统化”。
  具体部署了:搭建适应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软硬结合、机理严密的实训场所,“职业导向、融入专业”的基础课改革,构建开放、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接轨国际课程标准的专业合作教育,营造职业人培养的和谐育人环境六项新任务,描绘出学校发展的新蓝图。
  “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视野、办学途径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对接区域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宣言,更是学校丰富内涵、凝炼特色、建设一流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