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兰大人从未放弃对历史的思索,从未放弃对真理的探寻,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从未放弃对责任的坚守。百十年的办学历程,是一部无数教育先辈薪火相传、弦歌不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勤奋求实、坚守担当的奋斗史。他们的故事理应被历史铭记、为后人所传扬,也支撑着如今的兰大人砥砺前行、走好今后的路。
“萃英记忆工程”就是这样一项留存历史、传承文脉、鉴往知来、立德树人的工作。历时6年,采访数百人,成稿近百万字,出版《我的兰大———人物访谈录1、2》,书中有在变革动荡中坚定撑持的官绅儒士、有在战火纷飞中奋袂攘襟的英雄师生、有在和平年代兢兢业业的教授学者、有在学校发展中默默奉献的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
这些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难忘的历史都是兰州大学百十年沧桑巨变的缩影,折射出兰大故事、兰大文化、兰大精神。时代更替,但精神不灭。带着从历史中汲取的精神、智慧和力量,新时代的兰大人正在书写新的历史和辉煌。
近年来,兰州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校训校史、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网络及新媒体等载体中充分浸润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传承弘扬兰大精神,为一流大学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主流引领 凝心聚力
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清晨六点四十,冬季的兰州还一片乌黑,一支迅捷有序的队伍已经聚集起来,“一二一,一二一,……”铿锵有力的步伐配合嘹亮的口号,开启了崭新的一天。清晨七点,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升旗手用力抛旗,国旗伴着庄严肃穆的目光和顿挫有力的歌声徐徐直上,迎风飘扬。每逢周一,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都会准时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从1994年初成立时的3个队员、一面国旗、一根旗杆,发展到如今的专业制服、独立音响、四十多人的团队,成为目前整个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正规的高校国旗护卫队之一,他们始终坚持爱国荣校信念,秉承“令行禁止,坚韧不拔”的队训,守护国旗26年。2019年,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荣获第六届全国学校升旗手交流评比一等奖,并荣获“赵班长升旗奖”。
“每当我们穿起这身制服,扛起这面红旗,国威军威就树立在我们挺直的脊梁上。”爱国不是简单的表达,他们将那份责任感和荣誉感融入一言一行,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校园内外。
26年来,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举行升旗仪式1540余次,累计观旗人数达204万人次,深入中小学开展爱国教育课堂7000余次,分别在兰州及周边地区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0余个,为兰州及周边中小学组建国旗班60余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何与时俱进,通过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和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入师生心里,是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的课题。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与爱校荣校紧密结合,利用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五四、一二·九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荣校主题宣传。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和“共和国兰大人”主题宣传,参加教育部“青春为祖国歌唱”大型网络拉歌活动,引导广大学子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这样说到。屹立在黄河之滨,兰州大学充分挖掘利用甘肃红色资源优势,建立南梁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红西路军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师生学习考察,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学在心上。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思想价值引领,研究制定和出台各类学习方案40余份,构建形成党委常委会、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学校工作会议、中层党组织书记工作会议和专家辅导、交流研讨、实践考察等多维交叉立体化理论学习体系。举办“国情时政大讲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点问题大讲堂”报告会40多场次,邀请国企干部、党政领导、时代楷模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与广大师生交流探讨时事热点。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