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报》
天涯何处无神州
作者:张筱婧
文章描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国少年的成长,以及在历史上的苦难和成长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呼吁人们保持信心,努力成长,保护祖国的珍贵回忆。文章最后表示,即使背井离乡,华夏赤子也具有永存的家国味,滋润着子孙的味蕾,濡养着民族精神。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春秋兼并,五代战乱,后三国鼎立,宋元对仗,明清驱夷,中国崛起。国之重器的实力趋进,大国工匠的铁板钉钉,是铮铮铁骨,是义薄云天。
中国少年,恰似《九歌》中的东君,抚马出东方,用耀灵晔光照九天,肩担家国的责任,高举长矢,射无知天狼,便“撰余辔兮高驰翔”,以斟成就之桂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少年与祖国的成长,本就是并蒂开花。可曾记得老一辈于长城上的腥风血雨,于草地上的漫漫征程,那些屈辱悲痛的历史是融进骨血的生命。血肉之躯,尸骨万里,凉薄甘苦的历史纪念着无数个生命的诞生与离去,如若历史为单行道,成长便是特殊的向标,是岁月最厚重的注脚,孕育着华夏民族经年累月的蓄势待发,一雪前耻。成长的塑构却又带领着不同呼吸的更迭,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生命的流变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拥抱世界的“八面来风”,相遇相知的丝路精神于中国经济的汪洋大海上跨越春与秋的宽度,从头到尾审视一遍旧山河,合作互鉴,以心相交,看千帆竞发,赏万里粼波,观夕阳行雁,睹素裹银装。
这无不源于人们精神上和祖国的理想暗合,艰难困苦,不悔初衷。挣脱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未开化牢笼,不再瞒心昧己,打垮革命内部的蛀虫,毁灭道德的元凶。西南联大众老先生们同样给出了答案,告别名利的阎罗,用镌刻在灵魂里的朴素之风考究出引领先河的学问。
睽睹当下,有现世大儒成犬儒,戕害人格,蟊贼丛生,秋寂虫唧中已鲜少有赤诚发声之辈,匍匐于众人庸碌语境里狡黠作狎,甘为蜉蝣鱼虾。而古时有屈子危冠深衣,行吟江畔,一念是楚,万念亦是楚。昌黎治荒剔蠹,薰醲涵浸,细大不捐,撑起国家的疲弱精神,即使穷兵黩武,我也进佛骨表,绝后代之惑。可当杜嘉班纳以筷子戏谑,爱彼迎打着长城一宿的噱头阿意取容,美国的责任甩锅大棒肆意挥舞时,岂能由宵小之辈坐以待毙?如今,我们看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渐行渐远,我们看得到货币篮子载满国币,我想,我们中华儿女要树立的是穿越风雨的信心。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愿昂首阔步,我愿风雨兼程,我们都在成长。即使未来还差一场赴汤蹈火,数年饮冰。即使华夏赤子背井离乡,缠绕于舌尖的家国味,也具有细腻入微的永存性,滋润着无数子孙的味蕾,安置了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濡养了一个民族的精神。
苇草老去,大地茫茫,顺着时光回溯,还能找到定是那来自祖国的珍贵回忆,于尘世的大幕,熠熠闪光。不必等候火炬,我愿做那最先亮起的光。
天涯何处无神州?想必复生先生看到今天的中国,也会羁魂有伴,当不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