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报》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黄仁龙    
2020-09-15     浏览(101)     (0)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思念和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反思,认为老家是祖辈的魂、后辈的根,是永恒燃烧的活火和可及的炊烟。作者认为心安之处便是故乡。





  岁月流逝,反刍百味,开始懂得生命的精彩不只在轰轰烈烈之间;浏览过千景,也逐渐明白生活的滋味不只在物质之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
  “等爸挣了钱,就把老家的房子起个小别墅,等你和弟弟以后老了,可以回去度度假。”
  “爸,家里没山没水的,门口一个臭水沟,我是不想回去住的。”
  记忆长廊里,老家的那一格很窄很窄。许是太过闭塞,许是没有生气,又许是环境恶劣,每次也只是过年的时候回去,村里匆匆访几户人家,晚上是一定要住在县城的姨奶奶家的。
  总听人说乡愁,说叶落归根,可哪里是我的根呢?少小离家老大回,可打娘胎里便离了家的,对故土的依恋又从何谈起呢?未生于斯、未长于斯,又何来思、何来念呢?都说一叶浮萍归大海,可我或许早已安然于现代城市的霓虹灯晖而漠然江南水乡的风光旖旎了,何况那还只是一方臭气熏天的水沟。
  “可那是你爸的老家,是你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啊。”
  心蓦地一下沉了,思绪似乎飘回了几十年前的炎热午后,看到了那个坐在窗下,脚插在两桶井水里读书的少年;那个硬要在拉着的板车上再加二百斤稻子的男人;这是他们的故土,这是我的根。
  朱东润先生在《张居正大传》中写道: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有的也许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
  老家,不应只是段模糊记忆,不该只是条生活轨迹。它是祖辈的魂,是后辈的根,是父亲心中永恒燃烧的活火,是我前进路上回首可及的炊烟。此心安处,便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