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小黑板前的张老师

作者:张径舟(萃英学院2018级本科生)    
2020-06-26     浏览(253)     (0)

原创·首发·独家

 “叮铃铃!”张老师焦急地走来走去。不出一会儿,她心满意足地被爸爸接走了。今天时间充足,可以先把要教的内容提前写在黑板上噢!

  当张老师回到了家,才发现学生比她更加用心,早已经把昨天学的字在黑板上写好了。“小张老师,我的课后作业完成得好不好?”张老师看着这些歪歪扭扭的“甲虫”,对她的学生撒了一个美丽的谎。
  今天的课程开始了。教学内容,就是张老师今天在学校学到的十个汉字。幼儿园里,几十个孩子围着一个老师,她有时想说点什么也插不上嘴,想问点什么却不好意思。但她的学生就不一样了。她的面前,只坐着一个渴求知识的人。这学生也不怕丢脸,也不因为自己年纪比老师大就摆架子。不过,她老是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四个雨点中间的那一竖是什么意思?火为什么有时在左边有时在下边?……张老师不好意思说,自己其实也不知道。但她希望以后能为这些问题找一个答案。很多年后她知道了,但是学生已经退学了啊。
  日子慢得不像话。每天盼望着走出学校的小张,多希望时间静止在她站在黑板前的那一刻,安静而美好。可她知道,自己不好好学习,怎么当个好老师呢?于是,中午睡觉的时候,她对着天花板想汉字的样子;爸爸买来的字帖,她也不再当作负担,而是上课前的练习。粉笔字很难,她一开始的板书也是歪歪扭扭的,但她坚持要自己写。几年过去,小张老师从幼儿园到小学,果然粉笔字在一次次课堂中有很大进步了。
  毕业那天,是学生和老师分别的日子。他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里,学生都无比认真地记忆一个个方块汉字。虽然没有毕业考试,但在老师心里,她已经是满分的学生了。她看到她的学生从不能读报纸到可以评论报纸上的新闻,真是自豪极了。仔细想来,她的学生一点也不比她差。她在幼儿园学到的字,都尽数教给这个独一无二的学生了。他们的年龄相差了半个世纪,可在黑板前,两个人都是对汉字怀抱好奇之心的初学者。张老师人生中第一次当老师,便受到了各路亲戚的夸奖。他们说:“奶奶这么多年不认识一个字,因为你现在都成文化人了!”多年之后打视频电话,她告诉自己曾经的学生,她念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她知道怎么解释以前的问题了。电话那头,奶奶说:“我问过啥?我都忘了。不过那些字儿我还记得,我现在还能看报纸呢!”
  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对她而言,这几年站在黑板前的片羽时光,为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一个种子。那时不懂工资社保、五险一金和带薪休假,只知道有一种工作是快乐的。有些想法隔多少年了还是一样简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尘世的变迁。往后的张老师,在支教时摇身一变成教舞蹈的大姐姐,在电脑前佯装正经地教初中生怎么写材料作文。虽然黑板搬家时没有拿走,心里的种子却已经茁壮成长了。
  很多年后,这段年少的教师经历让小张感慨:难道“三岁看到老”的意思便是,命运早在暗中标好了路牌吗?漫长的红灯让一家人放缓了脚步,走进路口那家百货店。无知的小女孩一眼看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黑板,把它搬进了自己的房间。年少的记忆便从此多了一笔独属于老师的亮色。如果一切都是命运,那就让它带着自己,坚定地向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