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工报 - 徐州矿工报
传承匠心同前行
作者:本报记者 张岩 实习记者 王鑫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想起刚进厂的场景,李飘逸依然记忆犹新。“安全是第一位的,来不得半点疏忽,一定要用心学好《安规》”。这是集控副操张彬给徒弟说的第一句话。“在现场操作时,一定要先了解整个设备的原理结构,比如在开阀门的时候,一定不要把顺序搞错了”。李飘逸将张彬的话谨记下来,并下决心要熟记《安规》。“熟悉现场环境、了解现场危险点、进现场操作.......”刚进厂的李飘逸在张彬的指导下开始深入现场了解。
时间拨回启机的那个夜班。凌晨一点钟,李飘逸踩在五六十米高的平台上,伴随着刺骨的寒风,张彬在一侧声嘶力竭地指挥李飘逸如何操作。在水汽氤氲的蒸汽中,身上不知是汗水还是冷凝水的李飘逸,在师傅的耐心指挥下,终于成功完成任务。尽管操作不熟练,但初次“掌勺”,为他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之余,查阅锅炉系统图、汽机图和电气图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几十张系统图都要熟记于心,然后再去熟悉现场。”小到阀门、管道,大到“十几层楼高”的庞然大物,都要在现场一一了解。一旦出现问题,要事先预想好故障点,准确提高处理故障的能力。“师傅,锅炉床压不正常上升,#3冷渣机回水温度降到30℃,排渣温度降到20℃。”凌晨一点半,李飘逸在监盘时发现参数变化不正常,随即告诉张彬。凭借多年操作经验,他立刻做出系统故障判断:管道发生堵塞。“赶紧穿好防护服、带好防护面具”。做好安全措施后,师徒俩拿着捅渣工具,两步并一步地跑到冷渣机入口处进行捅渣操作。
在空间狭小的平台上,师徒俩一会俯身,一会弯曲身体交替进行捅渣。一个小时过去,面对重复性、不间断的工作,师徒俩早已汗流浃背。凌晨三点多,伴随着3至4秒的喷射,锅炉床压数据恢复正常,成功排除故障。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师徒俩眼角上扬,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异口同声地说道。“出现机器故障,我们会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各自技能,迎难而上,竭尽全力,为机组安全生产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张彬拍了拍徒弟的肩膀说:“一起努力、进步,共同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机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