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徐州矿工报 - 徐州矿工报

曲折求医险瘫痪 高难手术寻真因

2020-04-11     浏览(315)     (0)




  目前,新冠疫情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转好的趋势。当我们在赞美驰援武汉支援的医护工作者的同时,不能忘记身边还有这么一批人,他们默默坚守医疗岗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维系着医院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营,保障着我们普通居民的日常就医需求。
  在疫情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治,全体医务人员恪守岗位、尽职尽责。截至3月12日,徐矿总医院月完成各类急诊手术2000余台,开展急性心梗介入手术、脑梗溶栓取栓等手术150多例次。在这些病例中,就有这样一段特殊而又曲折的手术……“假肺癌”患者疫情期间曲折求医据了解,患者马先生(化名)今年60岁,家住徐州周边。九个月前,马先生在当地某医院被诊断为“肺癌骨转移”“腰椎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先后进行了骨水泥治疗与化疗。可治疗后,他身体的疼痛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逐渐出现了下肢神经症状。这可让一家人急坏了,此时又恰逢春节“新冠疫情”肆虐,更是令这家人求医无门。
  几经打听后,马先生的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找到骨科、脊柱外科葛行新主任。
  据葛行新介绍,患者入院时情况非常糟糕,左下肢几乎无法离床,处于半瘫状态。而且患者身体剧烈疼痛,主要依靠注射杜冷丁等药物止痛。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患者的综合检测结果显示,他其实并未患上“肺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马先生在当地医院诊疗时,由于身体没有明显外伤,医生推测为肿瘤转移和病理性骨折。后来在肺部CT中发现了疑似阴影,才诊断为“肺癌骨转移”。如果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就必须通过手术取得活检,作进一步化验分析。
  “高难手术”与“全瘫”的痛苦抉择然而,这场手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据了解,脊柱外科手术就像是骨科手术中的“皇冠”,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脊柱肿瘤、脊柱侧弯手术更是像“皇冠”上的“明珠”,难度可想而知。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十分擅长此类手术。徐矿总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同时,徐矿总医院还于2018年建立了肖建如脊柱外科特级专家工作站,上海脊柱外科专家定期来徐坐诊、查房及手术指导。但可惜的是,由于疫情影响,上海专家无法来徐手术。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看着在病床上忍受病痛折磨的父亲,马先生的女儿请求葛行新骨科团队为其父亲进行手术。她说,“我们家人都已经慎重考虑过了,信任咱们医院,愿意拼这一把,葛主任,求求您帮帮我们吧,他太痛苦了。”“看着不做手术就可能完全瘫掉的患者,又看着全心信任着我们的患者女儿,我决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葛行新说道。
  随后,他所在团队与上海脊柱外科专家进行了数次远程会诊,线上商讨手术方案。经过分析,在排除感染原因外,专家们一致认为是骨肿瘤。但在未手术取得病理之前,这些判断仍是未知数。
  蓄势待发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确保手术安全,葛行新团队在术前做了大量的手术筹备,一遍遍细化手术方案。“这场手术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术中出血。”他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这个肿瘤就像是一个菜花,呈膨胀式地向外增长,周围血管非常丰富,稍有不慎触碰,血液随时可能会喷涌而出。出血后,术野不清,也很容易损伤神经血管,十分危险。因此,医院介入科首先对肿瘤血管进行了栓塞,防止术中出血问题。”
  面对栓塞随时可能脱落的风险,他特邀医院介入科协助,随时准备进行再次栓塞,以确保手术在48小时内安全完成。
  决定手术后,手术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就是血源的供应。由于疫情期间各医院血源均非常紧张,葛行新邀请患者家人,动员直系亲属自发献血,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展开。
  团队协作才是取胜的“关键点”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患者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下一步针对性化疗,患者终于开始好转,而且愈后良好,很快将能够带上腰围下床。“此次手术的成功,是骨科团队的默契配合、介入科室的保驾护航、患者的信任,众人通力协作的共同结果。”葛行新说道。“患者原诊断‘肺癌骨转移’,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但在成功找出病理、明确病因、靶向治疗后,患者才能转危为安。”葛行新说,“看到患者日益好转,才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专家简介:葛行新,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徐州医科大学外科学讲师。2013至2014年在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进修。能够熟练开展骨科四肢创伤、脊柱、关节等复杂手术,尤其擅长脊柱退变、畸形、感染、肿瘤的开放手术治疗及各种脊柱微创治疗。对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有独到见解,在骨科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取得临床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十佳民星医生”称号。
  (矿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