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以“零容忍”态度清除“害群之马”
作者:南佳木
12月6日,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钱逢胜在车内性骚扰女生事件甫一曝出,便引发舆论广泛关注。12月9日,上海财经大学发布通报,给予钱逢胜开除处分,并撤销其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撤销其教师资格。当日,多家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钱逢胜辞任独立董事,至此,钱逢胜担任的5家上市公司独董职务已悉数去职。目前,警方也已介入该事件,钱逢胜或将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
事发后,上海财经大学火速成立调查组,在查实钱逢胜违反师德师风、侵害女学生行为后,毫不袒护、决无姑息、果断出手,以“一开除、两撤销”的重罚,以“零容忍”态度清除“害群之马”,令人拍手称快。
其实,在其他高校,也不时存在这种师德败坏行为。这些“钱逢胜”们,表面上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内心却藏污纳垢、龌龊不堪。他们或利用职务之便,或以导师权力为掩体,或以成绩、论文、毕业工作等为诱饵,引诱、威胁、恐吓甚至性骚扰学生,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有的甚至已涉嫌违法犯罪。尽管只是极少数,但这些“害群之马”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形象,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2017年,教育部明确将“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作为师德红线之一;2018年初,教育部又重申,对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还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搔扰的长效机制。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条明确规定:“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该《准则》规范了职业行为,明确了师德底线,引导广大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笔者认为,要杜绝此类事件发生,高校不仅要有“斩立决”“零容忍”的态度,还应建立防治校园性骚扰长效机制,厘清教师和学生接触的边界;加大对校园性侵害性骚扰的监督、监测、预警,明确处理机制与主体。要藉此机会,开展师德师风“拉网式”筛查,打捞那些“沉默的声音”,让“蛰伏”的侵害或伤害事件浮出水面;要进一步创新和畅通举报通道,及时跟进并反馈线索处理情况,要敢于刀刃向内,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处一起,并让“家丑”“广而告之”,以示警醒,严重者还要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进行惩处;必要时应予以受害者有效帮助,让他们敢于对施害者说“不”。只有“人人喊打”,方能让师德败坏者闻风丧胆、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