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皮小组:学术的“摘星台”

作者:田淼 刘林    
2019-12-11     浏览(131)     (0)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有这样一个“明星”社团:它于2019年荣获“济南市百佳学生社团”称号;成立3年招收社员800余名,成为学院受众最广、人气最高、名气最大的学习型社团;更耀眼的是4位社团的创始人全部保研成功!它就是皮小组社团。
  记者了解到,社长石卓群、副社长杨恺成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副社长赵阳、崔伊然分别保研至中共中央党校和山东师范大学。他们的事迹被中华文教网报道,一时间刷爆朋友圈,成为社员们学习的榜样。
  皮小组社团一直秉持“团结、交流、互助、成长”的理念,以马克思主义课程为出发点,将书本知识和学习的重难点进行详细完备的梳理归纳,为同学们提供复习资料。为确保复习资料的有效性和最新性,4人经常请教老师并及时关注课程内容的调整。社团充分利用QQ群、“马院皮小组学习备考社”微信公众号,分享学科课程课件、交流解答学习疑惑、共享时事新闻热点。社团还从理论研讨、学法指导和年级互动3个维度,定期开展“定目标、明方向”学习经验分享会、“专业素养提升”论文写作规范培训会、“一心向‘研’”集体学习等特色活动,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详实的社团品牌活动。学术活动之外,皮小组也会创新性地开展“校园最美微笑大赛”“60s辩论”等娱乐型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皮小组社团还搭建了“结对子”的年级互动平台,即一位高年级学生对接6位低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困惑进行更精准有效的解答。皮小组正是:解得了困惑,耍得了“皮”。
  “初入大学迷茫无措,如何高质量的度过大学时光,这促使我思考:成立一个社团,为同样感到困惑的同学提供指导,让他们更快地适应专业学习”,谈及创办皮小组社团的初衷,石卓群这样说道。在这样的初心下,他与3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着手组建社团。但皮小组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遂。社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管理混乱到井然有序,付出了许多努力。如何设置社团活动使其更好地满足社员需求、如何提高复习材料质量等问题都曾困扰过他们。面对“拦路虎”,4位负责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搜索了解相关信息,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社团运行方式,并向同学们发放“兴趣活动”调查问卷,准确把握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期冀,最终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兴趣制定了社团的系列活动。
  在皮小组社团中的共同学习、互相交流是4位负责人的成功秘诀。更为有趣的是,在准备保研面试时,4人相互模拟面试,相互交流个人存在的问题。“社员们都提出了很多恳切的建议。我们互相帮助,你拉我,我拉你,在困难面前也多了一份坦然”,赵阳微笑着说道。他们秉持初心,即使保研成功仍不忘记开展日常活动,及时地将如何准备夏令营和考研面试注意事项等自身经验分享给同学们。“正是因为皮小组社团的帮助,让我很快地找到了专业学习的方法,也在活动中收获了友谊。”2018级卓思班曹雨萌激动地告诉记者。
  皮小组将每个人细小的力量编织、汇总,以团结有力的集体,良好的氛围和创新的社团理念,让同学们搭乘学习交流的快车,也为学院优良学风建设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