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千丈庐山一日游
作者:文学院 汪一帆
登上庐山,第一印象便是:庐山少湖。宁山静水是绝配,少了烟雨秀丽的小湖这江南的标志性特征,庐山的风景似乎也大打折扣了。虽说少湖,但是庐山夺人眼球的是享誉中华的瀑布。“几度破岩去,急湍天上来”,洗去了江南的柔丽婉媚,充满北方气冲霄汉之感——不同凡响的瀑布是庐山行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爬到半山腰时,远远地站着,就能听得见磅礴的水声。走得近了,一抹白突兀地闯入眼帘,浩浩汤汤,声若奔雷,激流湍湍。好一个瀑布,其声势若云从龙、风从虎,击打在巨石上,迸珠溅玉!“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如此具有动感的风景,却与周围安静祥和的苍翠绿色悄然相融,无有一丝违和。站在瀑布之下,抬头仰望,但见青天白日,山峦起伏,陡然而生渺小之感。
顺着略有破损的石阶往上走,可见一座寺庙,烟雾缭绕,宝相端庄,偏离众生独立于这险要的山脊处,更添一抹威严。寺前青幽幽的山石上有很深的凹痕,细问才知,这里的僧人每天早课需要洒扫寺院,水桶总是搁在这石头上,时间久了,石头竟然给磨成这样。走在这寺庙中央,似乎能听见寒山拾得的悠悠对话: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到了山顶,又生出几番不同的感受。一览众山小,陡然觉得自己高大了。能成功爬上山,心中喜悦难以言表,然而人非圣贤,再开心还是要吃饭的。据同学所言,我当时眼亮如磷火,放出恶狠狠的狼光——饿的。我们去一家餐厅吃饭,我原本期待着烤得烫手的土豆、煮得喷香的腊肠、焖得咕嘟冒泡的肉汤,结果菜一上来弄得我非常失望。干瘪的土豆像青豆一样小,两截灰白的腊肠,粘稠看不出颜色的汤。这是什么东西?
下山前,我们在碧绿的、半身高的山草里穿行,竟然看到了点点白雪。摸上去凉凉的,但不冰。小虫子窸窸窣窣地摩擦着我的裤子,风灌进我的衣领,远处传来几个山里姑娘淳朴动听的笑声——一切都令人平静。
下山了。我坐在车上,回头依稀可以看见庐山苍翠的身影。我心里很平静。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