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滇行记

作者:儒学高等研究院 李兵    
2019-10-16     浏览(1754)     (0)




  飞机从济南出发,近四个小时后才能抵达昆明长水机场。从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到山川河流纵横的云贵高原,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云南,一个遥远又美丽的省份,她像一颗明珠,闪耀在中国西南边陲。
  云南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其地形特点共同形成了云南独有的气候,且滇南滇北差异巨大。民间便流行有“云南十八怪”一说,其中“四季衣服同穿戴,常年能出好瓜菜”“石头长在云天外,这边下雨那边晒”“鲜花四季开不败,脚趾常年露在外”,说的就是云南独特气候条件造成的四季不分明现象,尤其以省会昆明为代表。作为春城,昆明一年到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故而衣服不太区分季节;常年有鲜花和各种瓜果,种类繁多,才有了为大家所熟悉的“鲜花饼”。昆明有一处举世瞩目的喀斯特景观———石林,从昆明乘车约1小时就能到达。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石林方圆几十公里全是天然形成的石头,远远看去就如同石头森林一样,所以被称为“石林”。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是彝族撒尼人,他们崇尚火,每年都会举行火把节,形成了以“阿诗玛”为代表的撒尼文化。这些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学过的知识,在这里一一得到了验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不我欺也。
  一路向北,就来到大理。一路上当地导游就给我们讲解大理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大理不再是小时候通过《天龙八部》了解的地方,也不再是《还珠格格》中那个遥不可及的地方,我们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这块土地上。“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就是大理的四大美景“风花雪月”的由来。坐船在洱海上,感受徐徐微风,城市中的闷热和压抑此刻不复存在,只想静静享受洱海边的美好时光。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新娘要把墨镜戴”,说的就是白族的婚嫁习俗。白族女子奉行“哭嫁”,哭得越伤心,就证明这户人家的女子越贤良、孝顺,为了不让外人看到哭红哭肿的眼睛,新娘就只能戴上墨镜。而且出嫁当天亲朋好友不需要带礼物前来贺喜,只需在婚礼上使劲掐新娘,掐得越痛说明这个人对新娘的祝福越深。这样的习俗让我这个外乡人不禁啧啧称奇,怪不得可以名列十八怪。
  在云南,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丽江。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丽江古城,而是纳西族的神山———玉龙雪山。雄壮巍峨的雪山横亘在丽江城的北面,远远望去,云雾缭绕,云杉遍布。雪山顶上有常年不化的冰川,这本不稀奇,但它是北半球最靠南的雪山,加之纳西族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玉龙雪山便成为保佑纳西族的“神山”。玉龙雪山索道是我们登上雪山最为便捷的途径了,这条索道垂直高差1150米,置身于半空,视野逐渐开阔,看到生长在雪山上的植物,郁郁葱葱,让人顿生敬意。
  云南之行接近尾声时,我们去了位于川滇交界处的泸沽湖,也收获了这次旅行中最为意外的惊喜。从来没见过如此纯粹、干净的湖泊,无论是猪槽船还是海草菜,都是泸沽湖上不可多得的美景。坐在猪槽船上,听摩梭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当说到海草菜时,当地摩梭人说现在它们有了更为有趣的名字———“水性杨花”,这是汉族人给它们的名字。一朵朵洁白的小花飘在水里,更加衬托水的澄澈。坐在猪槽船中,更配了“船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语。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旁,至今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整个家族中,女性的地位非常高,是一家之主。“走婚制”是摩梭人特有的婚俗传统,即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娃娃全由男人带”,女子所生子女尽归女子所有,由女子的兄弟或者舅舅抚养。如果女子生一女孩,全家皆大欢喜,门外放鞭炮以示庆祝;若生男孩,则关门不出。这些习俗充分表明,在摩梭人中女性有着不可撼动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说到云南的风土人情,作为游客来讲,所见者仅九牛一毛。云南说有十八怪,却不止十八怪,还有“牛奶做成扇子卖”“过桥米线人人爱”“大理石头当画卖”“翡翠人人身上带”“赤脚踏火真能耐”“宴席长长摆通街”“树叶洒水表示爱”“火把节来人人爱”等等,这一怪一怪,皆因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而生。坐上返程的飞机,望着下面沟壑纵横、河流遍布、大山巍峨的云贵高原,心想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必须要记下来,才无愧于这大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