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江南古镇:一场微醺的梦
作者:文化传播学院 张祎雯

是阴天,到苏州站时已经飘着沾衣欲湿的微雨。心头窃喜,自古便咏“烟雨江南”,想了甚久,终得一见。
比起“苏州”,我更愿意称之为“姑苏”。“姑苏”二字,读起来就唇齿生香。默念几遍,那座千年前的小城就浮现在眼前。
那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姑苏,是“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姑苏。园是园,寺是寺,园中步步移景,寺内青松翠柏;桥是桥,船是船,桥下有船走,船随水悠悠;水旁绿树人家,如诗如画,亦真亦幻。
那是人杰地灵的姑苏。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桃花坞里,桃花开得一如几百年前艳丽;大器晚成的文征明,挥毫之间尽显清秀灵气;心怀家国的范仲淹在苏州买下南园宅地,创设学府,以后全国各地竞相仿效,素有“苏学天下第一”之说……不知是这灵动的水乡造就了代代才子,还是辈出的文人墨客成就了这座古韵之城,又或许是兼而有之。这个中国文人的后花园,自古便是许多人心中的一抹白月光,被贬的,消沉的,想要远离政治纷争的,来姑苏住上许久,留下令后人遐想的故居,或匆匆来又匆匆去,吟出几首千古绝美诗篇。
记得沈从文说过:“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的。”姑苏的美,是多水、多桥、多花木、多茶肆的安逸柔媚,曲曲折折的园林容不下气势恢宏的殿堂,软糯温润的吴语喊不出慷慨激昂的话语。于是乎,“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在这儿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只是,安逸则避世,媚柔则乏风骨。这忧愁不仅仅美丽,泛起的还有与济世而不得的无奈喟叹。姑苏台下,望的是曾与吴王扫落花;南朝寺旁,叹的是多少楼台烟雨中;十年四泊百花洲,终于还是“此身自是一孤舟”。不知寒山寺一夜的钟声,送走了多少无眠的客船?
风流与谩骂,都随水东流去了。山水还在,古屋也在,平江路上纸伞依旧,枫塘路上唐寅的诗还可伴酒。青砖黛瓦,家家泛舟,即使经济飞速发展,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可有了这千年固执的风韵,苏州还是那个姑苏。
还是那个姑苏,我就这样走在其中,感慨万千。
姑苏无特景,处处皆是景。
一个转身,就走进了古街。人家前面便是悠悠小溪,石桥横于其上,人群熙熙攘攘,有行色匆匆者,有相谈甚欢者,有缓缓漫步者。桥下船影也接连不断,撑船人嘹亮的方言歌声响起来,随即散入春风之中。
河道两旁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斑驳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如微笑上扬的嘴角。褪了色的红砖青瓦,显出岁月的沧桑。只是青藤还在蔓延,花团照样锦簇,把古老的往事隐在了那阳光下的阴影深处。
溪畔人家,民风质朴淳厚,邻里和睦可亲,仿佛世袭耕读传家遗风。门前“添得垂杨化绿枝”,仰头是一树花香。坐在墙角,泡一壶浓茶,晒一天太阳,足以。
在姑苏,游过了园林,徜徉过山塘,集会于神仙街,便深深地迷恋了江南古镇,恋小桥流水,恋老树昏鸦,恋那种亦古亦今的迷失。“江南古镇九十九,不若南浔走一走。”于是去往南浔。
初到南浔是一个晴天的傍晚。两岸楼阁、民宅的倒影在水中轻柔地舞动着,白色与黛色饱蘸古镇的墨味,将河水染成了一幅水墨画。
古镇的桥总会很及时地出现在眼前,跨过河水,微微拱起的身躯释放出无尽的意境。柳满怀柔情地拂过水中的桥身,水在桥下从容地漂游而过,流水的灵动拥着桥,融入了桥的意境之中。
这座古镇尚未过度商业化,狭窄的小巷子里还住着许多原著居民。日薄西山,在一条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人们买菜归来,炊烟袅袅升起,儿童也从学校归来,原本寂静的青石板道路上响起嬉笑打闹的声音。这座隔了外界喧嚷、避了市井诱惑的桃源之地瞬间掉入凡尘,充满了烟火的气息,带着点百年前市井的味道,落尘却不俗,只余下静谧安详。
回到所住的民宿“千与千寻”,打开雕花的窗,看天边的霞光一点点消散。楼下河边摆上了木椅木桌,在旁边的茶馆要壶花茶,等待夜色降临,华灯初上。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河水的雾气弥漫开来,湿漉漉冰凉凉的,喝一大口茶,花香也在口中弥漫开来,好不惬意。待久了,就沉醉了。
下雨了,听雨入眠。第二日清晨急忙拿着相机出去,拍下了那个古老的、湿漉漉的江南。凝望烟雨中的古镇,碧水泱泱,绿树掩映,远看雨雾缥缈,近听雨落无声。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连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仿佛有了音乐的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卖杏花的在哪儿?只有一位蹒跚老人与苍老、深沉的绿意。
青石板一块接一块从我的脚底滑过,我徜徉在清晨的静谧安详之中。几只早起的燕子不时掠过头顶,停在了楼阁的飞檐上,随后又不甘寂寞地径自飞入寻常百姓的庭院。
归来之时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微风频频,将斑驳的烟影送进了小巷深处。回头,老人不见,停泊的船漂远,人声渐浓,刚刚仿佛梦一场。
宋人写道:“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鱼艘寒满港,橘市书成林。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若有此景色,有此娴静生活,即使没有桃花换酒钱,也愿,“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