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打开景教研究之窗
朱东华
朱谦之的《中国景教》一书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将景教传播源与流结合起来,勾勒出完整而准确的景教历史图景和思想图景。同时,他重视思想或义理研究,有助于景教研究范式向内在研究路线转移。该书的学术成就具有深远意义。
朱谦之素有“百科全书式学者”之称,其晚年所著《中国景教:中国古代基督教研究》一书,是其在东方学、宗教学、中国基督教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等领域进行拓展性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综合考察《中国景教》一书的学术成就,我们认为它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深远意义:
其一,朱谦之的中国景教研究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景教传播的源与流结合起来,能够将唐代景教与元代也里可温教结合起来,进行跨文化和跨时代的综合研究。沿着这样一条研究思路,我们有望在汉文献打通、唐元景教教义打通的前提下,勾勒出完整而准确的景教历史图景和思想图景。
其二,朱谦之在撰写《中国景教》之前,已然对中学西渐(中国文化对欧洲思想的影响)形成颇为成熟的看法,而在《唐景教碑新探》(1965)、《中国景教》(1968)相继成稿之后,他又进一步地增补了西学东渐维度上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从而使他的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双向考察有可能带来视野上的均衡和成果上的相得益彰。
其三,朱谦之的治学,既有史学家之广博,又有哲学家之精深。他的中国景教研究,也颇侧重于思想或义理层面的探讨,比如,他能够在景教与天主教以及新教的比较视野中(尤其着重引述了马丁·路德的立场),来阐述景教的思想特点。他熟悉聂斯托利本人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援引佐伯好郎著作时所作的取舍方面呈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眼光。他能够在跨宗教和跨文化的比较视野中,来探讨景教碑所体现出来的景教思想。凡此种种,朱谦之在理论旨趣上既有别于同时期罗香林的《唐元二代之景教》(1966),也有别于其后江文汉的《中国古代基督教及开封犹太人》(1982)。朱谦之对景教思想或义理研究的重视,有助于景教研究范式向内在研究路线转移。
(作者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