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创意是志愿服务的翅膀

2019-04-16     浏览(48)     (0)
      除了爱心与知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志愿服务也需要细心观察生活,融入天马行空的奇思,乘上科技进步的东风,与时俱进,提高服务效率,增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果。
      2018年底,《屏幕改变的命运:两百多所中学直播名校课程,88人考上清华北大》新闻成为热搜,互联网支教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引领人们去畅想这一块屏幕所连通的爱与能量将如何滋润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
      而这早已不是“大山里的魔法教室”的第一次构想了。自2014年提出、2016年正式开启互联网支教的探索之旅以来,已经有七位志愿者参与了远程试讲,教孩子们吹竖笛、玩超轻黏土和惯性小车、做吸管人、学急救知识、画星空。
      “荣幸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过客。”志愿者吕润洋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小学改造教室时想到。“在这个教室上的课可能不会对他们的人生带来多大的转变,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记得在自己的小时候有几位大学生匆匆经过,为他们留下了一间‘魔法教室’。他们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是存在魔法的,这种魔法就是梦想和公益。”吕润洋希望接受远程教育的孩子们能带着梦想把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握着布置教室的工具,志愿者翁兆星也在畅想不久后,孩子们坐在他们组装的桌子前,行走在他们铺平的地板上。“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一钉一锤的温度。志愿者的意义,便是通过我们所做的事情而存在,通过我们所帮助过的孩子们的笑容而存在。”
      “诚信雨伞”是由水利水电学院党建特色基地吴天祥小组开展的志愿活动,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免费便捷的雨伞借取服务。遇到突发的雨雪天气,没有雨伞的师生只需在指定的借伞点登记,即可免费使用雨伞。
      “有一次突然下大雨,没有带伞,正着急的时候看到教学楼门口摆放的诚信雨伞,心里一下子好暖,感谢他们!”曹同学的经历,代表了无数师生的心情。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志愿服务部更是回归志愿服务这一事业本身,实施“志愿服务供需平台”项目,致力于建立一个对接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平台,将志愿服务的需求方和供应方连接起来。通过这样一个桥梁,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等可以招募到更多志愿者,而高校青年志愿者也可以实现志愿服务多样化,扩展志愿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他们计划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App或者网站的形式,实现志愿服务需求方和供应方的自主对接和双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