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台州学院 - 《台州学院报》

偶像潮至引向明

2018-06-15     浏览(52)     (0)


  随着 《偶像练习生》 的热播,《创造101》 等偶像养成类节目紧随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霸占荧屏。各类平台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爱豆布阵,将人们带入了“偶像元年”。大量爱豆在带给人们视听盛宴的同时,引发大众热议。
  此次偶像热潮并非一朝一夕的产物。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粉丝市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时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并且此类节目还设立“全民制作人”的概念,将选手出道名额的决定权抛给粉丝,不少人积极地替心仪的选手应援,进一步扩大节目声势。而网络时代的便利性,使节目信息极易被人们接触和了解,其宣传效果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偶像养成类节目基于粉丝、投资者以及平台的多方造势,引发这般轰动也不足为奇。
  节目热度飙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各种言论的产生,大众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的评价褒贬不一。不得不说,每一位成功偶像成长历程背后的艰辛,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荧屏上选手们用汗水与才华凝聚成的精彩表演,既捕获了观众的目光,也将“越努力,越幸运”的成功信条潜移默化地植入观众脑海,给人们注入正能量。节目也给予选手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中国偶像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偶像培养体系的完善做了积极的探索。
  偶像产业作为舶来品,在国内尚无完整的筛选体系与产业基础,因而节目中经常出现选手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此类节目作为商业噱头的产物,很难摈弃急功近利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其最终竞选推出的偶像团队究竟是历久弥新还是昙花一现,仍有待考量。另外,在国内偶像产业资源尚不足的当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是否会使资源分配不均,进而影响产业生态,也着实令人担忧。
  解决偶像产业“水土不服”的问题乃当务之急,其本土化进程尤为重要。这类练习生选拔制度需要脱离原版的桎梏,在借鉴国外节目的基础上创新,对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选手们则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过硬的功底不断打磨出优秀的作品,不至于让自己成为一时热度。而作为主办方更要提供一个公正的舞台,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提高节目质量。观众在紧跟潮流的同时,也要合理利用手中“全民制作人”的权力,让真正的合格者留在舞台。
  在这股综艺领域强势崛起的新势力中,节目制作方要让主流价值观占据最根本的位置,更注重节目内涵的提升。不要单为博取眼球而饮鸠止渴般地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而要在过去的教训与经验中让高收视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相契合,使得此类节目中的优良理念不在社会潮流的翻替中消匿。
  学生记者 徐子健 郑怡嘉